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体会

【作者】 李 凯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大成镇中心校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在跟班学习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所跟的教师在情感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能把情感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导入新颖,引入情感氛围
  好的导入为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的基调。导入就好像一台戏前的序曲。教师充满情感的导语,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说,一堂课的导入做得好,应该是整堂课教学成功的开端。在跟班学习中,我发现这些语文教师的导入方式新颖,形式多样。有猜谜语导入、有唱歌导入、有介绍朋友导入、有朗颂诗歌导入、有设问导入……例如:有教师在上三年级《荷花》公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你一定看到过许多花,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呢?”学生回答的有兰花、玫瑰花……等等。当一名学生回答到荷花时,教师当即问:“你们想欣赏一下荷花吗?”然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欣赏。并说:“大家欣赏的时候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你的感受。”欣赏完后,教师指名学生说感受,有的说美、有的说香、有的说漂亮。老师接着说:“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我们看看课文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成功的语文课,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运用高超的导课艺术来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老师一下把学生带到了荷花美景中去,也把所有听课者带到了荷花丛中。可以说这堂课是成功的。
  二、创设情景,进行情感体验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因此,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情感,要能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景,引学生入情。还要善于借助脸部表情、手势等无声语言感染学生,运用语调、节奏等有声语言来以情传情。例如:在教《荷花》第4自然段时,教师范读后说:“看来啊,同学们都想当荷花,那请想当荷花的同学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一名学生站起来读完后,教师说:“读得真好,同学们都陶醉了,我想读的时候如果能够配上动作那就更好了,看那一朵荷花能站起来配上动作读一读。”两名学生主动上讲台配合动作表演读,他们边做翩翩起舞、飞行和睡觉的动作边读。老师表扬说:“真不错,真美的荷花啊!你们不仅是读书能手,还是一位出色的表演家呀!请能够表演的同学站起来读。”全班同学都站起来边表演边朗读。这时,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仿佛听到了蜻蜓、小鱼的声音。如果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景,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悄悄地激起学生心灵的情感;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课文“角色”,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由于学生的想象力还没有达到作者和教师的水平,老师就创设了一个表演读的情景,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把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里,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感情朗读,深入情感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感情的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变成带有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使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美丽景物跃然纸上,把艺术美变成情感美。充满激情的朗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文章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有感情的朗读不仅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的领悟不能代替学生,应该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去体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某老师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的片断。
  师:请在课文中找出小扬科酷爱小提琴的句子。
  生:我找出了这句话。(第7自然段)
  师:你能把这句话读出来吗?
  (该生读,老师出示这个句子)
  师:大家自由读一下,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自读交流后,指名说感受)
  生1:啊,小扬科,你多么酷爱音乐呀,为了能有一把小提琴,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
  生2;小扬科,你对小提琴多么渴望啊。
  师随机引导:所以这句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呢?
  生2:读出渴望的感情。
  师:你能不能用渴望的感情读一下。
  (该生读)
  师:好,老师给三个标准你们“一般渴望,很渴望,非常渴望”,请评一评,看他读出了那个标准。你又能读出那个标准。
  生3:老师,我觉得他(生2)只读出了一般渴望。
  师:你能不能读得比他更好?
  生3;能!
  (生3读,指名生4评读)
  生4:她读出非常渴望。
  师:好,老师也觉得她读得很好,我们全班同学能像她那样读吗?能够读好的请站起来读。
  (全班齐读)
  老师没有机械地反复指导学生读,而是有层次地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和生生互评,领悟语感,从感情朗读中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
  四、激励评价,挖掘情感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师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教师用激励的语言,用亲切的微笑来鼓舞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作用。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例如某6教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中,出示了人类破坏地球的录像之后,要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时,当时没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走到一个学生面前说:“老师发现你的眉头皱得最紧,你一定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心里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了,请你说说你的感受吧!”当这个学生说完后,很多小手举起来了,大家争着发言。一句短短的激励语言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如果老师能灵活地运用评价语言,创造性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生动学习,成功地挖掘出学生的情感动力,就能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五、激情延伸,升华情感思想
  当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把自己融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时,他们便会迫不及待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师并没有完成任务。为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去发挥自己的表现欲。如教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中就设计了两个让学生激情延伸的环节:一个是让学生写下人类破坏地球的罪行和对人类罪行的控诉。另一个是让学生写一份保护地球的倡议书。由于有感而发,学生写了很多说了很多。这两个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又加强了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认识。
  语文课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是一个开满情感之花的花园。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课文作者在作品中表露的情,三者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课堂教学才能显得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