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
【作者】 付勚生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第三中学
【正文】 【摘 要】 在网络化时代背景之下,社会各个领域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可谓是越发的普遍,所以在高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受到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全面综合型人才,本文也对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网络;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
有效的课堂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知识能力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之上,如何有效的展开课堂评价也成为了广大教师较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而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则是提倡以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进步。但是,究竟要如何实现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也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原则
1.1评价方法多样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想实现有效的基于网络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全面考察,不能只是单单凭借与传统单一且枯燥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需要灵活的使用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结合学生实际来为其设计多个考核标准,像是口头表达、课堂表现、作品完成情况、合作参与度等多方面,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多维化课堂评价的效果。
1.2评价过程全程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评价效果要想得以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改变传统只注重结果的习惯,在评价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全过程的监督与分析,在注重教学成果的同时,还需要体现发展学生创造能力与个性。为此,在实际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将课堂评价落实到学生每个阶段的表现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实现对学生学习动机、过程与效果的有效评价,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1.3评价主体多元化
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工作的实施,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改变传统评价主体只局限于教师的情况,让学生个体、学生相互之间也能参与到课堂评价之中,通过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方式的有效结合来让评价主体变得多元化,这样也就能够让评价维度变得更加的宽广,最终有效的发挥出课堂评价的效果。
2.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措施
2.1在理论课教学中进行在线达标测试评价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这一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网络来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空间,然后在空间上将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内容整合起来发布上去,而学生在这一空间里就可以进行在线答题与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网络上也能学习,而教师则可以给予网络来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基于此来完善教学课程,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得以提升。
2.2在操作实践课上进行多媒体作品评价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操作实践课程可谓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构成,而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作品评价方式来进行课堂评价,这样也能有效实现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例如,教师在《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这一课时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直接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制作一个相关表格,要求学生利用表格处理软件来对图表信息进行加工和表达,学生完成之后则可以将作品上传到网络教室FTP 服务器之上,学生上传之后就能看见其它同学的作品,同时也能进行评价与讨论,而教师则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作品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讨论是学生互评,再结合有效的教师评价也就能够形成不同维度的科学评价,让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以有效提升。
2.3基于网络实现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修养评价
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之外,教师还需要意识到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网络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培养工作。而对于这一方面的评价,教师依然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所提供的各种方式与渠道来确保信息技术课程网络交流与学习,教师则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获得信息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评价中,还可以借助于网络软件所存在的跟踪以及记录功能来对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关注与分析,这样就能有效的规范学生整个网络行为,避免其出现违背网络道德标准的情况。
2.4基于网络开展第二课堂有效评价
在提倡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体系之下,高中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长时间以来都深受学生所青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定期在网络空间中发布一些活动安排,然后借助于微视频、微课等渠道来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而学生则可以借助于网络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然后将活动成果制作成为各种各样的形式上传到网络空间之上,这样同样能够实现第二课堂的多维化课堂评价。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是其重要构成,而不管是任何一种评价方式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估,然后基于此展开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而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相比较于传统课堂评价而言,效果更佳,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评价中有效获得,真正实现高效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 基于问卷星网站的初中信息技术多维评价浅探[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18):39-40.
[2] 王矗, 柳伟. 现信息技术与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6):119-120.
[3] 金振威, 赵蔚.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课堂协作学习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10):104-108.
【关键词】 网络;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
有效的课堂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知识能力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之上,如何有效的展开课堂评价也成为了广大教师较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而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则是提倡以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进步。但是,究竟要如何实现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也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原则
1.1评价方法多样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想实现有效的基于网络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全面考察,不能只是单单凭借与传统单一且枯燥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需要灵活的使用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结合学生实际来为其设计多个考核标准,像是口头表达、课堂表现、作品完成情况、合作参与度等多方面,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多维化课堂评价的效果。
1.2评价过程全程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评价效果要想得以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改变传统只注重结果的习惯,在评价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全过程的监督与分析,在注重教学成果的同时,还需要体现发展学生创造能力与个性。为此,在实际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将课堂评价落实到学生每个阶段的表现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实现对学生学习动机、过程与效果的有效评价,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1.3评价主体多元化
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工作的实施,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改变传统评价主体只局限于教师的情况,让学生个体、学生相互之间也能参与到课堂评价之中,通过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方式的有效结合来让评价主体变得多元化,这样也就能够让评价维度变得更加的宽广,最终有效的发挥出课堂评价的效果。
2.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措施
2.1在理论课教学中进行在线达标测试评价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这一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网络来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空间,然后在空间上将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内容整合起来发布上去,而学生在这一空间里就可以进行在线答题与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网络上也能学习,而教师则可以给予网络来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基于此来完善教学课程,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得以提升。
2.2在操作实践课上进行多媒体作品评价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操作实践课程可谓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构成,而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作品评价方式来进行课堂评价,这样也能有效实现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例如,教师在《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这一课时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直接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制作一个相关表格,要求学生利用表格处理软件来对图表信息进行加工和表达,学生完成之后则可以将作品上传到网络教室FTP 服务器之上,学生上传之后就能看见其它同学的作品,同时也能进行评价与讨论,而教师则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作品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讨论是学生互评,再结合有效的教师评价也就能够形成不同维度的科学评价,让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以有效提升。
2.3基于网络实现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修养评价
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之外,教师还需要意识到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网络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培养工作。而对于这一方面的评价,教师依然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所提供的各种方式与渠道来确保信息技术课程网络交流与学习,教师则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获得信息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评价中,还可以借助于网络软件所存在的跟踪以及记录功能来对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关注与分析,这样就能有效的规范学生整个网络行为,避免其出现违背网络道德标准的情况。
2.4基于网络开展第二课堂有效评价
在提倡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体系之下,高中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长时间以来都深受学生所青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定期在网络空间中发布一些活动安排,然后借助于微视频、微课等渠道来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而学生则可以借助于网络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然后将活动成果制作成为各种各样的形式上传到网络空间之上,这样同样能够实现第二课堂的多维化课堂评价。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是其重要构成,而不管是任何一种评价方式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估,然后基于此展开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而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多维化课堂评价,相比较于传统课堂评价而言,效果更佳,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评价中有效获得,真正实现高效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 基于问卷星网站的初中信息技术多维评价浅探[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18):39-40.
[2] 王矗, 柳伟. 现信息技术与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6):119-120.
[3] 金振威, 赵蔚.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课堂协作学习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10):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