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
【作者】 伍梅香
【机构】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黎家坪镇荷叶塘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生因其处于的年龄阶段对课本的阅读能力有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选择,因此怎么引导小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并且使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年龄处于人生好奇阶段,往往对事物的好奇性保持时间相对不稳定,思维的跳跃性也较强,这些将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生、小学语文、引导、阅读
一、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学生生涯的开端,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并没有多少认知上的概念。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数处于形象思维,对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随着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才能逐渐的过渡到逻辑思维上去,针对小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什么样的文章来作为培养阅读兴趣的启蒙文章是很重要的。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一张有动物、人、植物以及场景的图片,鲜艳的图片可以抓住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来识别图片上的内容,由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如:同学们来说一说图片上都有什么啊?图片上的动物在干什么?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他们都在什么地方?等等的问题。以这些问题来逐渐带领着小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语言来进行表达,随着问题的提问对文章也有了基础的记忆能力。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扶持,教学条件也在不断的提高,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来进行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室来制作一些带有丰富图片的教学课件,例如:可以以《丑小鸭》这篇文章来制作PPT,在制作的教学课件时可以加入大量的图片,比如加入一些天鹅幼年时期的真实资料,以及长大后的图片,借助教学文章来让小学生对大自然的动物成长有了了解,《丑小鸭》这篇文章中也出现了猎人的身影,加入猎人猎杀大雁的内容让小学生对偷猎行为有个正确的认知,当然猎杀大雁的图片不要太过于血腥,一面引起小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文章的进入对大自然的动植物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力。
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随着年龄的成长思维能力逐渐的具有逻辑性了,这时学生们对知识的需求就不在只是满足于课堂上仅有的阅读时间了。
二、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意识
低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大,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阅读是一种需要注意力集中才能完成的事情,如果直接让小学生进行大篇幅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反而会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可能会使小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介于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部分时间来让小学生进行讲故事的活动,故事的内容长短不受限制,让小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进行故事的选取,受周围教学环境的影响,小学生选取故事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先进行预习。随着阅读量的提升,学生对阅读意识的形成也在潜移默化中成型了。
三、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生在学校进行语文学习时间毕竟有限,由于教师也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以不可能所有的语文教学时间都安排成阅读课的教学,所以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龄来制定适合学生的阅读文章,并且鼓励小学生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文章的朗读,也可以安排家庭作业时加入朗读课本文章,让家长在学生放学期间也能够培养阅读能力,不同的环境中小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会有所不同,家长的鼓励对小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有所帮助。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增强,随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的阅读也在逐渐的提高,语文教师这时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小学生进行默读、美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小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的阅读方式,从而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词汇的积累不断的增加,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自我感想,这时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笔记,通过让学生的阅读笔记来了解学生对现阶段的词汇掌握程度,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阅读笔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现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心理动态,是一举多得的一种教学方式。
四、突出学生阅读的地位
在学生生涯中阅读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课本文章中的内容和文章作者的情感变化,对文章的理解通透后也就能够更好的进行课本记忆。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阅读,逐渐的从有声朗读转到默读文章的方式上去,同时默读的方式对学生的注意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往后学生生涯中长时间的学习有着一定的锻炼。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阅读感受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如何让学生提高阅读感受是很重要的,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景式教学,把文章以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朗诵需要让学生带有感情的去进行,每一位学生扮演一位角色,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能够从正面给学生进行一些引导,这些方式的引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阅读的好感也会大大提高。
五、 结语
在整个学生生涯中小学生在启蒙阶段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培养的能力是很考验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阅读源自于爱好,阅读能满足人们心理的追求,创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很多时候是从书中了解而来的,所以怎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语文教师在未来的教学模式上仍然需要不断的提高自我修养。
参考文献:
[1]余玲艳,代建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7(08):92-96.
[2]邵桂琳,虞姗姗.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62-63.
[3]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4]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
【关键词】 小学生、小学语文、引导、阅读
一、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学生生涯的开端,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并没有多少认知上的概念。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数处于形象思维,对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随着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才能逐渐的过渡到逻辑思维上去,针对小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什么样的文章来作为培养阅读兴趣的启蒙文章是很重要的。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一张有动物、人、植物以及场景的图片,鲜艳的图片可以抓住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来识别图片上的内容,由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如:同学们来说一说图片上都有什么啊?图片上的动物在干什么?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他们都在什么地方?等等的问题。以这些问题来逐渐带领着小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语言来进行表达,随着问题的提问对文章也有了基础的记忆能力。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扶持,教学条件也在不断的提高,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来进行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室来制作一些带有丰富图片的教学课件,例如:可以以《丑小鸭》这篇文章来制作PPT,在制作的教学课件时可以加入大量的图片,比如加入一些天鹅幼年时期的真实资料,以及长大后的图片,借助教学文章来让小学生对大自然的动物成长有了了解,《丑小鸭》这篇文章中也出现了猎人的身影,加入猎人猎杀大雁的内容让小学生对偷猎行为有个正确的认知,当然猎杀大雁的图片不要太过于血腥,一面引起小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文章的进入对大自然的动植物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力。
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随着年龄的成长思维能力逐渐的具有逻辑性了,这时学生们对知识的需求就不在只是满足于课堂上仅有的阅读时间了。
二、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意识
低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大,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阅读是一种需要注意力集中才能完成的事情,如果直接让小学生进行大篇幅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反而会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可能会使小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介于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部分时间来让小学生进行讲故事的活动,故事的内容长短不受限制,让小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进行故事的选取,受周围教学环境的影响,小学生选取故事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先进行预习。随着阅读量的提升,学生对阅读意识的形成也在潜移默化中成型了。
三、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生在学校进行语文学习时间毕竟有限,由于教师也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以不可能所有的语文教学时间都安排成阅读课的教学,所以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龄来制定适合学生的阅读文章,并且鼓励小学生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文章的朗读,也可以安排家庭作业时加入朗读课本文章,让家长在学生放学期间也能够培养阅读能力,不同的环境中小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会有所不同,家长的鼓励对小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有所帮助。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增强,随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的阅读也在逐渐的提高,语文教师这时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小学生进行默读、美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小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的阅读方式,从而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词汇的积累不断的增加,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自我感想,这时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笔记,通过让学生的阅读笔记来了解学生对现阶段的词汇掌握程度,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阅读笔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现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心理动态,是一举多得的一种教学方式。
四、突出学生阅读的地位
在学生生涯中阅读能力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课本文章中的内容和文章作者的情感变化,对文章的理解通透后也就能够更好的进行课本记忆。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阅读,逐渐的从有声朗读转到默读文章的方式上去,同时默读的方式对学生的注意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往后学生生涯中长时间的学习有着一定的锻炼。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阅读感受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如何让学生提高阅读感受是很重要的,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景式教学,把文章以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朗诵需要让学生带有感情的去进行,每一位学生扮演一位角色,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教师能够从正面给学生进行一些引导,这些方式的引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阅读的好感也会大大提高。
五、 结语
在整个学生生涯中小学生在启蒙阶段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培养的能力是很考验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阅读源自于爱好,阅读能满足人们心理的追求,创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很多时候是从书中了解而来的,所以怎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语文教师在未来的教学模式上仍然需要不断的提高自我修养。
参考文献:
[1]余玲艳,代建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7(08):92-96.
[2]邵桂琳,虞姗姗.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62-63.
[3]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4]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