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述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杨运通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芒部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也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因此人们对于教育活动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在目前的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理念已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逐渐的向着素质教育所转变,全面的培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造能力,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求知欲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初中政治;创造性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多为被动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于教师教授的知识只需要进行机械的记忆,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无法得到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传造性能力的培养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培养,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教师培养学生传造性能力时,使得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增加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1、初中政治教学初中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策略
  1.1转变师生关系观念,营造创新的氛围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加深, 我国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有了全面的变化, 其从传统的知识教育阶段,全面的向着素质教育阶段转变,因此对于初中政治教学活动来说,首先教师需要改变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定位,使得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着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的素质,以此来满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需求,对于教师来说,全面的确定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定位,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作为主导者的定位出现,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建立全面的学习氛围,营造创新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1.2 创设积极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新的心理品质
  对于学生来说,强调其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即是关注着知识的发生过程的教学,因此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其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积极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新的心理品质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索。这个未知领域是“荒区”“疑区”“禁区”的总和。这个“未知领域”是由教师在教材基础上去“创造”、重新组合教材内容“导演”得来的。这就要求解放学生头脑,由学生自己来“表演”,使其不但敢想,而且要“善”于想。标新和假设是前提,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自圆其说”,也就是说,通过学生自己的求证能讲出道理。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成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关键环节。
  1.3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1.3.1加强逆向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多向性
  逆向思维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面对需要创新的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那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发明。逆向思维带有创造性,常使人茅塞顿开。因此,初中政治课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1.3.2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探究的思维活动,通过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坚信自己的探究能力。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可以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散发。一是从问题提出以后的结果进行发散,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思维的求异性,展示学生的创新本能。
  1.4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精神
  1.4.1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表现信息媒体的优化组合,并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作为初中政治学科来讲,多媒体辅助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它具有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特点。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素质教学达到更高境界,使学生从中有“学”、有“思”、有“乐”、有美的享受,有理想、思维的启迪,也有知识的传播,品德的熏陶。学生在联想、分析和发现这些变化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1.4.2参与社会实践,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社会实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学习生动活泼、自觉积极,富有创造性,有助于较好的解决课堂上难于克服的困难。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思维受到启迪,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信息量。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2、总结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潜能。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愿改革的春风吹绿教育的活水,愿创造的甘露滋润教育的大地,愿创新的阳光照亮教育的天空。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坚持教育创新,坚持创新教育,我们的教育就充满希望,我们的国家就充满希望,我们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探析[J].李田梅.才智.2015(12)
  [2]浅谈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王俊松.中国校外教育.2012(20)
  [3]试析初中初中政治教学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刘赫.中国校外教育.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