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信息网络化时代初中政治教学提升策略

【作者】 马艳萍

【机构】 青海省油田管理中心实验中学



【正文】  【摘 要】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呆累了一定的冲击,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信息技术进行全新的认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网络科技能力,将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本篇文章将对网络信息化时代对于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阐述了网络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时代;初中政治;提升

  在教育行业中,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应用的非常广泛,信息技术凭借其自身的生机和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能够在教育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并且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行改变,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有直接的影响,并且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网络信息化时代进行初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1、网络信息化时代对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1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化
  新课标指出要对中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进行关注,提倡教师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就能够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子相互学习能力的提高,而网络恰恰可以为此提供便利的条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社会信息、社会想象的获取和浏览,并且能够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进行传播,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能够相互沟通、交流思想,达到互相启发的效果,学生充分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网络的运用在不断增加,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影响下,能够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优化了教学方法。
  1.2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信息技术还没有出现之前,人们是通过报刊、书籍进行知识的获取、学习和传递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比较少,信息更替的周期比较缓慢。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可以通过网络提供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较之传统媒体更快捷也更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信息技术己经成为中学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使学校的思想教育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也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1.3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课教育资源
  研究表明,人们在相同的时间里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00,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00,视听结合起来记忆可以达到6500。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图文并茂、声像一体的特点,把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热议的事件引进课堂,以讨论式、启发式、开放式教育模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结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和技术含量,是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初中课堂的重要途径。
  2、网络信息化时代初中政治教学提升策略
  2.1对教师个人的要求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应该达到新课标规定的必修模块的学习要求外,还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层次、手段和方法。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以学生们感兴趣的重大、敏感、突发事件为切入点,将网络上“生动”的事例引入课堂,创造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的平等沟通语境,从而有效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要提升信息素养从而对网络这一广阔、日益增长的知识海洋,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使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网络,驾驭网络,并以敏锐的思维、敏捷的行动,迅速抓住问题实质,将庞杂的资料转化为有用信息,从中获取新知识。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当好“把关人”,要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方法分析热点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启发引导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抵消非主流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当好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把关人”,从而帮助学生们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   
  2.2对学校工作的要求    
  学校要充分发挥引导功能,信息技术特有的多元性、共享性等特征,为不良思想文化和腐朽道德传播提供了温床。而对日益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和媚俗之风,学校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要让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和客观的言论成为“最强音”,以权威部门、主流媒体的言论影响和占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阵地,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氛围。学校还要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方而,对中学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开展中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道德教育基本规律,加大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中,塑造坚韧、顽强和笃定的个人良好品质性情,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自觉抵制消极负而信息的影响。学校要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创新的研究,具体而言:一是要针对教育有效性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性研究,不断积累探索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规律;二是要开展基础性研究,进一步分析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历程,把握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快速发展的走向和趋势,深入研究网络信息化时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
  结束语: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变短,界限减弱,世界向着统一化发展,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式,对于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工作,也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郑元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11) 
  [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段志英.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