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构建美术高效课堂
【作者】 施亚君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想象美、表现美的能力。高中美术课程的开设,尤其是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要让学生在面对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时,对其人文性、欣赏性、教育性等诸因素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体悟其深层内涵,提升其艺术修养。
【关键词】 高中美术;情境教学;赏识教育;感悟艺术
高中美术教学是以美育为基础,注重学生的个人体会和感受,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因材施教、自主探究、多元融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在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促进感知,促进审美,从而陶冶情操、升华情感、提高素养。
一、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即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作用是帮助促进学生达到认知目的,情境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首选方法,而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的关键。
情境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一块“绿洲”。它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只有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精彩、高效、愉悦的美术活动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
情境教学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进行学习。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学校实际,利用故事激趣,让课堂更有味;用多媒体渲染,让课堂更灵动;巧用示范教学,让课堂更活泼;融入生活教学,让课堂更真实;开展游戏活动,让课堂更快乐。说一千道一万,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着眼,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让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让学生在美术知识的广阔天空里大胆地翱翔。
情因境生,境为情设。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高中美术情境教学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从各个方面去营造出愉悦的情境,借助审美媒介,为学生架起学习知识和积极思维的桥梁。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文化情境、游戏情境、音乐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索、去发现、去创造。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礼仪与教化》时,巧用多媒体灵活剪辑《国宝档案》中的部分视频片段,先让学生观摩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形制与图案,再让学生观看模拟的祭祀场景,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历史时空,感受祭祀时的肃穆氛围,认识到青铜器是古代上层社会不可或缺的礼器,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讲解变得生动活泼,有滋有味。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引导学生通过特定的情境展开联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高中美术课的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实施赏识教育,激励学生自信
人为本,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离不开爱心教育。高中生处于人生的叛逆期,需要各个学科教师的倾情关爱,需要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学生。特别的学生既包括美术特长生,也包括更需要关爱的美术学困生。
爱即教育,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高中生心智不成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和赏识。
赏识是爱!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其理念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它的核心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种爱的呵护,充满着人情味。人性中天然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得到尊重、得到理解和关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我最优秀,我最棒”的心态中觉醒。相对成年人,相对老师,学生是脆弱的,敏感的,这就需要适当的赏识,体现一种正确的爱,通过鼓励和赞赏,让学生心态健康,积极向上。赏识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表扬学生,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表扬,对在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心灵的解放,老师的表扬会給他们带来一种自信,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他的自尊决定了他的言行需要得到这个群体的认可,作为一个群体里的学生,需要的就是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尤其是老师的肯定。
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欣赏美,从激励开始。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新课程理念要求实施赏识教育。我们只有创建快乐的、互动的、融洽的、主动的美术课堂,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建立自信,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彰显技能。
赏识就是激励,就是叫人成功。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我国现代特级教师孙双金这样说:“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赏识能给人带来鼓舞和力量。赏识是一枚火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能给成功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吧!
爱学生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会把爱心和敬意献给我们,我们的美术教学就会生机一片,阳光明媚,和谐美好。
美术教师重在言传身教和现场演示,一句鼓励的话,一句动人的评语,一个学生渴望的分数,一次展览的机会,一次教师手把手的改画……有时不需要语言,美的环境、美的仪表、美的氛围和美的行为都会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这是一位美国中学英语教师向美国某大学推荐一位中国学生时所写的推荐信中的评价,其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值得我们借鉴。
常言道: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夸奖,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是浇灌学生进取心的甘泉。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涯永远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个有水平懂教育的教师都应始终如一、永葆热情地夸奖学生。长期的美术教育,因为我懂得欣赏,所以我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尊敬。我的教育教学成绩也因此日见成效。
三、注重观察训练,培养美感技能
美术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和形象表现能力为重要内容的。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感知,对客观物象的再现,还是对艺术形象的创新,都离不开视觉观察这一环节。事实证明,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其视觉观察能力大大高于没有接受过美术教育的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任何成熟的艺术品所达到的高级审美层次,无不伴随着高度精美的技巧,任何高水平的技巧必定首先来自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一切艺术创造如文学、音乐、舞蹈、书法、戏剧、戏曲等门类莫不如此。学生的学习都要经过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无一例外都是经过系统而艰苦的基础训练来达到目的的。高中美术学习的过程更要经过严肃而艰苦的基本功训练,而且这基础还应该是多元的,比如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意识等,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会是全面的有思想的美术人才。
美术作品的任何一种形式表达都始于观察。在美术教学中,观察是视觉艺术最基础的活动,是绘画训练的起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美术课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众所周知,绘画是一种审美艺术,是一种记录美、刻画美、表现美的艺术。发现美是绘画的开端。而用心观察则是发现美的基本途径。我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真理告诉我们,观察能力是学习一切艺术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艺术是从生活中衍生出的产物,同时艺术又具有高于生活的审美价值。所以,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发现生活美”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尽其所能地完成一件作品,让绘画能力强的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生活美”画下来;让懂摄影的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生活美”拍下来;让电脑技术好的学生将自己认为的“生活美”制作成Flash动画;让文笔好的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生活美”写下来;……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既要展现美术教育中的“美”,也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术”,二者是相互统一的。中文的“美”是由“羊”“大”二字组成,在中国三千多年的原始审美中,“羊和大”不仅意味着一种生活愿望,而且是一种原始的审美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审美也在升华,不仅是物质的,还包括精神和道德、价值观等。
总之,高效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一线美术教师犹如“水中之盐、花中之蜜、无痕有味。”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审美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渊平.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5);
[2]戴成道.浅探当前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8(01);
[3]张锡良.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学周刊,2016(31);
[4]李小林.审视高中美术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
【关键词】 高中美术;情境教学;赏识教育;感悟艺术
高中美术教学是以美育为基础,注重学生的个人体会和感受,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因材施教、自主探究、多元融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在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促进感知,促进审美,从而陶冶情操、升华情感、提高素养。
一、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即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作用是帮助促进学生达到认知目的,情境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首选方法,而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的关键。
情境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一块“绿洲”。它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只有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精彩、高效、愉悦的美术活动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
情境教学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进行学习。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学校实际,利用故事激趣,让课堂更有味;用多媒体渲染,让课堂更灵动;巧用示范教学,让课堂更活泼;融入生活教学,让课堂更真实;开展游戏活动,让课堂更快乐。说一千道一万,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着眼,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让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让学生在美术知识的广阔天空里大胆地翱翔。
情因境生,境为情设。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高中美术情境教学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从各个方面去营造出愉悦的情境,借助审美媒介,为学生架起学习知识和积极思维的桥梁。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文化情境、游戏情境、音乐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索、去发现、去创造。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礼仪与教化》时,巧用多媒体灵活剪辑《国宝档案》中的部分视频片段,先让学生观摩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形制与图案,再让学生观看模拟的祭祀场景,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历史时空,感受祭祀时的肃穆氛围,认识到青铜器是古代上层社会不可或缺的礼器,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讲解变得生动活泼,有滋有味。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引导学生通过特定的情境展开联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高中美术课的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实施赏识教育,激励学生自信
人为本,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离不开爱心教育。高中生处于人生的叛逆期,需要各个学科教师的倾情关爱,需要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学生。特别的学生既包括美术特长生,也包括更需要关爱的美术学困生。
爱即教育,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高中生心智不成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和赏识。
赏识是爱!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其理念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它的核心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种爱的呵护,充满着人情味。人性中天然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得到尊重、得到理解和关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我最优秀,我最棒”的心态中觉醒。相对成年人,相对老师,学生是脆弱的,敏感的,这就需要适当的赏识,体现一种正确的爱,通过鼓励和赞赏,让学生心态健康,积极向上。赏识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表扬学生,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表扬,对在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心灵的解放,老师的表扬会給他们带来一种自信,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他的自尊决定了他的言行需要得到这个群体的认可,作为一个群体里的学生,需要的就是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尤其是老师的肯定。
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欣赏美,从激励开始。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新课程理念要求实施赏识教育。我们只有创建快乐的、互动的、融洽的、主动的美术课堂,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建立自信,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彰显技能。
赏识就是激励,就是叫人成功。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我国现代特级教师孙双金这样说:“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赏识能给人带来鼓舞和力量。赏识是一枚火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能给成功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吧!
爱学生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会把爱心和敬意献给我们,我们的美术教学就会生机一片,阳光明媚,和谐美好。
美术教师重在言传身教和现场演示,一句鼓励的话,一句动人的评语,一个学生渴望的分数,一次展览的机会,一次教师手把手的改画……有时不需要语言,美的环境、美的仪表、美的氛围和美的行为都会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这是一位美国中学英语教师向美国某大学推荐一位中国学生时所写的推荐信中的评价,其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值得我们借鉴。
常言道: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夸奖,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是浇灌学生进取心的甘泉。为使学生的学习生涯永远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个有水平懂教育的教师都应始终如一、永葆热情地夸奖学生。长期的美术教育,因为我懂得欣赏,所以我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尊敬。我的教育教学成绩也因此日见成效。
三、注重观察训练,培养美感技能
美术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和形象表现能力为重要内容的。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感知,对客观物象的再现,还是对艺术形象的创新,都离不开视觉观察这一环节。事实证明,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其视觉观察能力大大高于没有接受过美术教育的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任何成熟的艺术品所达到的高级审美层次,无不伴随着高度精美的技巧,任何高水平的技巧必定首先来自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一切艺术创造如文学、音乐、舞蹈、书法、戏剧、戏曲等门类莫不如此。学生的学习都要经过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无一例外都是经过系统而艰苦的基础训练来达到目的的。高中美术学习的过程更要经过严肃而艰苦的基本功训练,而且这基础还应该是多元的,比如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意识等,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会是全面的有思想的美术人才。
美术作品的任何一种形式表达都始于观察。在美术教学中,观察是视觉艺术最基础的活动,是绘画训练的起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美术课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众所周知,绘画是一种审美艺术,是一种记录美、刻画美、表现美的艺术。发现美是绘画的开端。而用心观察则是发现美的基本途径。我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真理告诉我们,观察能力是学习一切艺术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艺术是从生活中衍生出的产物,同时艺术又具有高于生活的审美价值。所以,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发现生活美”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尽其所能地完成一件作品,让绘画能力强的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生活美”画下来;让懂摄影的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生活美”拍下来;让电脑技术好的学生将自己认为的“生活美”制作成Flash动画;让文笔好的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生活美”写下来;……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既要展现美术教育中的“美”,也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术”,二者是相互统一的。中文的“美”是由“羊”“大”二字组成,在中国三千多年的原始审美中,“羊和大”不仅意味着一种生活愿望,而且是一种原始的审美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审美也在升华,不仅是物质的,还包括精神和道德、价值观等。
总之,高效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一线美术教师犹如“水中之盐、花中之蜜、无痕有味。”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审美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渊平.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5);
[2]戴成道.浅探当前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8(01);
[3]张锡良.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学周刊,2016(31);
[4]李小林.审视高中美术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