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篇主题情境下的口语教学策略——以人教版 Go for it!七下 Unit 7 阅读课为例
【作者】 秦 英
【机构】 贵州省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正文】 【摘 要】 语篇是语言学习的载体。语篇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即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的过程。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设计与话题密切联系的问题,运用多样的口语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用已有知识或信息进行口语表达,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语篇;主题情境;口语教学策略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强调要优化学习者知识结构,强化其能力培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语篇主题,围绕主题语篇情境开展多样的口语教学活动达到“以读促说”,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的学习目的呢? 本文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A 3a 阅读语篇教学设计为例,从激活主题、丰富主题、升华主题三个层面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和围绕主题情境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
二、 语篇主题情境的创设的原则
语篇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中构建一种不小于小句的语言单位,但更重要的是,语篇不是语言形式单位,而是意义单位(Halliday& Hasan,1976)。在英语的阅读语篇中,主题是作者利用语言或符号等媒介所承载的信息,向读者阐述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苏克银,2013)课程标准指出语篇的主题语境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三大主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情境。在语篇主题情境创设中需遵循以下原则:
1. 深研文本
教师对语篇文本的深入研读是基于语篇主题情境下的开展口语教学的第一步。研读主要从主题语境(Theme context)、主题群(Theme group)和主题语境(Content of theme context) 三个角度出发。以人教版七下 Unit 7 Section A 3a 部分 阅读语篇 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 ?为例,该语篇的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主题群为宇宙探索,主题语境内容为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积极创设主题情境,活用教学资源,通过丰富而有层次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与文本和他人互动。
2. 境不离篇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各种各样的模式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其中PWP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最受推崇。在Pre-reading 的情境创设中,教师需结合学情,准确捕捉学生与该主题相关的生活经验,创设导入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与主题相关的头脑风暴,达到激活主题的目的。
[教学片断1] 教学伊始,教师以问题任务链(question chains)的形式和激活学生对主题的认知。Do you like climbing? Which mountains have you ever climbed? Where is Qomolangma? How high is Qomolangma? What'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n Qomolangma? 五个问题层层递进,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均能参与进来,体现分层教学思想和教学的渐进性。
2. 策略引导
学习者对语篇的解码过程就是其语言学习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语篇解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教学片断2] 在While-reading的Careful reading 环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Why do so many climbers risk their lives? 该问题的答案为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at people want to challenge themselves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Challenge是本单元的新单词,授课教师将改单词用彩色标注,并给出四个选项(A.计划 B.承诺 C.挑战 D.改变)让学生判断该单词的词性和具体中文意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逐步形成词义猜测的学习策略。
3. 语言内化
理解是语言内化的前提。语言的学习分为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语言吸收(language input)、语言内化(language internalization)、语言输出(language output )四个阶段。语言内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语言输出的质量。阅读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使语篇主题不断丰富的目标,促进学生对语篇主题情境的深入理解。
[教学片断3] 在解读文本第三段Spirit of climbers中,教师为学生呈现一张关于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甚至献身的新闻截图,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新闻场景,然后为学生提出两个开放性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Q1 Why do so many people risk their lives? Q2 What does the spirit of the climbers show us? 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对语篇内容的内化过程。从课堂观察看来,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给出了自己个性而有见解的答案。
4. 学科育人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进行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个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课程教学的最终要回归学科的育人本位上来。
[教学片断4] 在Post-reading环节,教师询问学生为什么作者在标题中到一个疑问号,喜马拉雅真的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吗?同时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讨论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困难以及该如何面对这些困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困难都如同一座座 “喜马拉雅山”,这些困难让我们不断挑战自己和改变自己,这一座座“喜马拉雅山”其实是生命对我们的馈赠。在我们的坚强的意志力面前,即使是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即最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勇敢面对和战胜。
三、 结合语篇主题情境的口语教学策略
1. 问答策略
在主题情境创设中,教师设计与语篇密切联系的问题,激发学生用已有知识或信息进行口头回答,如在教学片段1中,教师为学生呈现一组问题链,学生逐一回答老师的五个问题。在师生的问答互动中,学生得到口语表达的机会提到提升,为其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等奠定基础。
2. 思维导图策略
思维导图是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教师结合语篇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将语篇中的话题-词-功能句以语段或语篇的形式进行口头转述或复述,或者将语段、语篇的主旨大意和主要细节串联并进行发散思维和口头输出。
[教学片断5] 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喜马拉雅山脉自然环境视频,视频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喜马拉雅山的恶劣自然环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和文本第一段的描述构建思维导图,学生基于思维导图对喜马拉雅的恶劣自然环境进行口头复述。
[教学片断6] 在解码语篇第二段中,教师将第二段Achievements of the climbers 中的关键信息高度凝练在了一张思维导图上,学生完成思维导读,并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开放性试题“ If you reach the top of Qomolangma, what will you say or do? 该问题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能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图文提示策略
图文提示策略即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句子操练和语篇复述,该策略具有情境性和画面感,能有效激发学生开口的欲望。在教学片断3,教师为学生呈现了登山者的图片及相关语言输出的内容支架帮助学生学生进行口语输出。从课堂观察情况看来,学生积极踊跃,课堂效果甚好。
4.小组活动策略
小组活动的优势在于通过两人以上小组合作操练或讨论形成一定的信息差,使信息真正在学生之间传递,达到真实而有效的交际目的。
在教学片断4中,学生形成四人讨论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的困难以及该如何面对和克服困难,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小组活动中,组员间互问互达,交流甚欢,达到了互助学习共同提升的良好学习效果。
四、 结语
阅读是一种多维思考方式(乔伊斯等,2014)。结合语篇主题,创设丰富真实的情境,激活、丰富、升华学生认知的过程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在初中英语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中,结合语篇主题情境,灵活运用多样的口语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3]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4]乔伊斯等(著),兰英等(译)《教学模式》,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5]苏克银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话题设计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9期
【关键词】 语篇;主题情境;口语教学策略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强调要优化学习者知识结构,强化其能力培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语篇主题,围绕主题语篇情境开展多样的口语教学活动达到“以读促说”,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的学习目的呢? 本文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A 3a 阅读语篇教学设计为例,从激活主题、丰富主题、升华主题三个层面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和围绕主题情境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
二、 语篇主题情境的创设的原则
语篇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中构建一种不小于小句的语言单位,但更重要的是,语篇不是语言形式单位,而是意义单位(Halliday& Hasan,1976)。在英语的阅读语篇中,主题是作者利用语言或符号等媒介所承载的信息,向读者阐述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苏克银,2013)课程标准指出语篇的主题语境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三大主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情境。在语篇主题情境创设中需遵循以下原则:
1. 深研文本
教师对语篇文本的深入研读是基于语篇主题情境下的开展口语教学的第一步。研读主要从主题语境(Theme context)、主题群(Theme group)和主题语境(Content of theme context) 三个角度出发。以人教版七下 Unit 7 Section A 3a 部分 阅读语篇 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 ?为例,该语篇的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主题群为宇宙探索,主题语境内容为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积极创设主题情境,活用教学资源,通过丰富而有层次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与文本和他人互动。
2. 境不离篇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各种各样的模式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其中PWP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最受推崇。在Pre-reading 的情境创设中,教师需结合学情,准确捕捉学生与该主题相关的生活经验,创设导入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与主题相关的头脑风暴,达到激活主题的目的。
[教学片断1] 教学伊始,教师以问题任务链(question chains)的形式和激活学生对主题的认知。Do you like climbing? Which mountains have you ever climbed? Where is Qomolangma? How high is Qomolangma? What'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n Qomolangma? 五个问题层层递进,不同学习程度的孩子均能参与进来,体现分层教学思想和教学的渐进性。
2. 策略引导
学习者对语篇的解码过程就是其语言学习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语篇解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教学片断2] 在While-reading的Careful reading 环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Why do so many climbers risk their lives? 该问题的答案为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at people want to challenge themselves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Challenge是本单元的新单词,授课教师将改单词用彩色标注,并给出四个选项(A.计划 B.承诺 C.挑战 D.改变)让学生判断该单词的词性和具体中文意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逐步形成词义猜测的学习策略。
3. 语言内化
理解是语言内化的前提。语言的学习分为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语言吸收(language input)、语言内化(language internalization)、语言输出(language output )四个阶段。语言内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语言输出的质量。阅读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使语篇主题不断丰富的目标,促进学生对语篇主题情境的深入理解。
[教学片断3] 在解读文本第三段Spirit of climbers中,教师为学生呈现一张关于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甚至献身的新闻截图,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新闻场景,然后为学生提出两个开放性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Q1 Why do so many people risk their lives? Q2 What does the spirit of the climbers show us? 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对语篇内容的内化过程。从课堂观察看来,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给出了自己个性而有见解的答案。
4. 学科育人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进行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个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课程教学的最终要回归学科的育人本位上来。
[教学片断4] 在Post-reading环节,教师询问学生为什么作者在标题中到一个疑问号,喜马拉雅真的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吗?同时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讨论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困难以及该如何面对这些困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困难都如同一座座 “喜马拉雅山”,这些困难让我们不断挑战自己和改变自己,这一座座“喜马拉雅山”其实是生命对我们的馈赠。在我们的坚强的意志力面前,即使是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即最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勇敢面对和战胜。
三、 结合语篇主题情境的口语教学策略
1. 问答策略
在主题情境创设中,教师设计与语篇密切联系的问题,激发学生用已有知识或信息进行口头回答,如在教学片段1中,教师为学生呈现一组问题链,学生逐一回答老师的五个问题。在师生的问答互动中,学生得到口语表达的机会提到提升,为其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等奠定基础。
2. 思维导图策略
思维导图是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教师结合语篇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将语篇中的话题-词-功能句以语段或语篇的形式进行口头转述或复述,或者将语段、语篇的主旨大意和主要细节串联并进行发散思维和口头输出。
[教学片断5] 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喜马拉雅山脉自然环境视频,视频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喜马拉雅山的恶劣自然环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和文本第一段的描述构建思维导图,学生基于思维导图对喜马拉雅的恶劣自然环境进行口头复述。
[教学片断6] 在解码语篇第二段中,教师将第二段Achievements of the climbers 中的关键信息高度凝练在了一张思维导图上,学生完成思维导读,并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开放性试题“ If you reach the top of Qomolangma, what will you say or do? 该问题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能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图文提示策略
图文提示策略即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句子操练和语篇复述,该策略具有情境性和画面感,能有效激发学生开口的欲望。在教学片断3,教师为学生呈现了登山者的图片及相关语言输出的内容支架帮助学生学生进行口语输出。从课堂观察情况看来,学生积极踊跃,课堂效果甚好。
4.小组活动策略
小组活动的优势在于通过两人以上小组合作操练或讨论形成一定的信息差,使信息真正在学生之间传递,达到真实而有效的交际目的。
在教学片断4中,学生形成四人讨论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的困难以及该如何面对和克服困难,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小组活动中,组员间互问互达,交流甚欢,达到了互助学习共同提升的良好学习效果。
四、 结语
阅读是一种多维思考方式(乔伊斯等,2014)。结合语篇主题,创设丰富真实的情境,激活、丰富、升华学生认知的过程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在初中英语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中,结合语篇主题情境,灵活运用多样的口语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3]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4]乔伊斯等(著),兰英等(译)《教学模式》,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5]苏克银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话题设计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