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时空观念”培育策略刍议——以人民版“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复习教学为例

【作者】 姚宏敏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



【正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具有特定性、多样性、关联性、合理性和具体性五大特性。“时空观念”的合理性是指在不同时空构架下,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试图从“时空观念”的合理性方面,结合“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探讨学生“时空观念”培育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时空坐标图,弄清史事的合理联系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从时间上看,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时间跨度比较大;从空间上看,涉及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空间范围比较广,对学生的“时空观念”要求较高。在复习中,教师要全面梳理本专题有关史事,通过建立时空坐标图,整体弄清史事的合理联系。教师可以先用PPT演示图1,再引导帮助学生在图1上标识,最终形成图2。通过完成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演变图示,学生从时间上对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后和“二战”前后的资本主义经济都会有鲜明的对比,从空间上判断资本主义经济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从整体上认识“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放任主义下的短暂繁荣——经济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走出危机——“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这样,学生对“一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演变有了一个相对完整和全面的认识,构建起具有时空观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编制大事年表,理清史事的变化与延续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本专题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教学难点。它是垄断资本主义变化与延续的结果。要理解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延续,并对其作出合理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编制如下大事年表(见表1),了解其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再联系特定的时空背景,分析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随着垄断组织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支配形式,标志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推动了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私人垄断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受“二战”的影响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经常编制一些大事年表,有利于学生理清史事的变化与延续,形成历史线索,进而树立准确的时序观念。






表1

  三、构建时空框架表,认清史事的统一与多样
  在复习“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问题1,“二战”后初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和运行模式的多样性体现在哪里?问题2,各有何特点?问题3,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美英法等国经济政策和运行模式发生了哪些新变化?问题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统一共同性又是什么?问题5,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通过问题链的逐一解决,师生共同构建起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时空框架表(见表2),运用对比方法从宏观上把握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新变化的统一性;从微观上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变化的多样性,即具体的经济政策和运行模式各有不同,从而加深理解史事的统一与多样。




















表2

  四、用好历史地图,分清史事的局部与整体
  在复习“罗斯福新政”时,教师要联系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课内容,把美国罗斯福新政与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一起放到“世界经济危机与世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历史地图中来考察,学生很容易分清: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方式和道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革纷纷为众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旨在根本上维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及世界和平稳定,这是整体现象;德日意三国选择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挑起战争,这是局部现象。但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却是局部国家的个体行为使得“二战”全面爆发,严重损害了世界整体利益。通过历史地图的合理运用,教师既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史事,又使学生构建起宏大直观的“时空观念”。
  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或黑白板进行板图讲绘,直观地展示,达到以图述史、以图释史,有效培育学生“时空观念”。
  五、运用时段理论,看清不同时空架构中的史事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这一概念时,可以将罗斯福新政放在短时段(1933年-1939年)、中时段(“一战”结束至“二战”结束)、长时段(整个美国史或资本主义发展史)三个由近及远的时空中考察其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进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架构中整体把握这一史事。
  此外,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历年文综高考和历史选考试卷中涉及到“时空观念”素养考查的试题,又要精选精编一些类似的高质量习题,适当训练,对加深和巩固学生的“时空观念”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观看视频,参观古迹,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教学任务所需的特定时空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发生的人物与事件的必然性和相互关联性,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也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阿泉.《中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的理性思考》,泰州第二中学网站科研园地,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