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指导方法

【作者】 江巴才仁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第一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伴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教育的不断改革,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初中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充实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如果初中语文教师固步自封,不去学习新的知识,那么他们不仅仅会被社会所抛弃,还会影响初中生的语文文化水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去改变教学方式,采用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快速的提升初中生的作文成绩。本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审题立意的概念、审题立意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如何进行审题立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方法

  语文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严重影响着考试的综合成绩,而在初中语文考试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作文的分数几乎是语文总分数的一半,因此要想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就要学好作文,但是,大多数初中生的作文成绩并不理想,每次写作文都非常的苦恼,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写,甚至不知道要写什么,这都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正确,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的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作文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呈现的许多问题,主要归结于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模式是:写题—审题—作文—评改—讲评。这种教学模式贯穿了很多年,教师几乎都是这样教作文写作的,这其实是一种学生动笔后教师才开始进行的作文教学。在这样的作文课上,教师只对文章的评判负责,不对文章形成前的生活素材和感情调配负责,也不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活动负责,更不必说让学生自体验文章生成的整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最终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日益下降。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方法
  2.1审题立意指导的含义
  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理解题意,要看到题对文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不加限制的一面。有限制的题目,可以用来规范立意和选材的大致范围,从而激发我们的写作动机和愿望;不加限制的题目,则又给我们以独出心裁、自由发挥的空间。而“立意”居文章之要津,要津即指关键的地方。“立意”,就是确定写作意向,表达的意愿、爱憎和追求,即向读者展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选择都要围绕“意”进行,也就是说都围绕“中心思想”来展开,因此意即“主题”。“立意”即“确定主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即“写作前指导”,审题立意指导在写作教学中属于第一环节,很多教师总是忽视这一环节,只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写作教学要注重“教”,教学生审题立意,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写作教学的关键。
  2.2审题立意指导要遵循的原则
  2.2.1以学生为主体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不考虑学生写作主体的实际需求,整个作文教学中都是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下完成,学生没有发言权,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致使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必须完成的差事。教师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需求,把话语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在发言中打破思维定势,发展多向思维能力。
  2.2.2以内容指导为主
  以往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内容空洞,结构生搬硬套,表达平淡无力,有时甚至写作主题、内容、材料、手法都惊人地相似,千人一面,万口一词,缺乏个性和创造。其实学生不缺乏创造性,学生最缺乏的是实际内容,一般学生的作文都有一个框架,但也只是一个空架。因此,审题立意指导要以内容指导为主,内容是作文的血肉,是文章最吸引人的部分,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对作文主题的剖析,使学生在指导过程中产生想写的冲动,有能写的内容。
  2.2.3注重指导的过程
  许多教师对学生在写作中会遇到的哪些问题,有没有内容写,会不会写,一概不问。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仅仅靠自己的苦思冥想去“瞎编”,缺乏老师的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了问题,在文字内容、结构和方法方面有不妥之处,教师只能事后知道,但学生得不到及时、准确、具体和有效的指导。因此,审题立意指导要具体、明确,考虑学生在写作中会遇到的难题,及时给予帮助,给予学生鼓励。
  3、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立意指导
  3.1话题作文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是谈话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由头。话题作文,是以一个有约束力的话题,限定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种作文命题方式。吃透文题的内涵,明确文题框定的写作的范围和提供的写作的由头,就是话题作文审题的任务。要吃透文题的内涵,也不可忽视提示语。提示语不仅对写作有开启构思途径的作用,它所包含的情感倾向或某些暗示,对我们准确把握话题内涵也起着重要作用。
  3.2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文章标题。命题作文的命题方式一般有词语式、短语式和句子式。不论是何种命题方式,关键是抓准文题题眼。
  词语式文题抓“题眼”,要准确、全面理解该词的含义,要理解标题的字面义,更重要的要挖掘其内在深层含义,即分析标题的内涵、外延,解读该事物可能包含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或引申意义。
  结语: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现如今,教育部门不再只重视初中生的文化成绩,还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审题立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初中生的审题立意培养。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教会初中生审题技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把作文的主题告诉初中生,这样不利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培养初中生的思考能力,有效的推动初中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黄培艳.才智.2013(29)
  [2]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J].肖子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3]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向宣朝.西藏教育.2016(11)
  [4]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张艳.学周刊.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