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刍议
【作者】 黄明友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公民镇楠木寺小学
【正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也要随之而变化,与时代亦步亦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语文教学更加精彩绽放,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前提,教师要具有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教师幸福的教,学生快乐的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
一、立足现实生活,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回归生活。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记忆,而且要将学生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还给学生生活的乐趣,让课堂教学在回归生活中拓展学生的知识。所以,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现实生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强烈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让学生自豪地说:“我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应该做的事”。
二、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不竭动能,兴趣能使一个人持久的做好一件事,且有可能达到事业的颠峰。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热爱上语文,有了热爱,学生就会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质就能达到较高的程度。
创设语文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把教学融入于生活中,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环境中感受生活,学生便会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学生对语文便会渐渐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多媒体、简笔画、音乐、表演等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类型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悟、思考、创新,启迪智慧,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达到智力和能力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情景教学法还能营造课堂氛围和教学意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阅历和获取知识的量出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推理、表述、总结等,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使我们认识到情境教学能有效克服常规教学中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互动弊端,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运用得好,能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课堂氛围和谐融洽,乐观向上,师生互动激烈。教师创设的情境越生动形象,越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也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体现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教材的难点,方能促进儿童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教是手段和途径,学才是结果和目的。每位教师都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如果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学科的基本方法,就能积极主动的获取语文知识。教学《詹天佑》文中“开凿隧道”一节时,我一改以往的讲读习惯,要求学生自学本小节。学生自学前,我提了这样几个问:“这段文字介绍了詹天佑是怎样开凿隧道的?这种开凿方法能说明什么问题?请学生们边读边思考,并画出开凿遂道的示意图,看谁画得又对又快?”老师交代完毕,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高涨。这种学法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指向性强,阅读效果非常好,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拿到了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应用这把金钥匙,不断努力地探索奋斗,就能获取无穷的知识宝藏。
学生想要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必须加上自身的刻苦勤奋。有人问及鲁迅先生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功时,他谦逊地如是说:如果我在文学上小有成就,那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勤奋,从古至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成就的取得,都与成功人士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的渐进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唯有如此,才能成为语文知识的集大成者,才能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四、寻找学生的闪电点,多鼓励赞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一个课堂,教师的评价很重要,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学生的情绪、课堂的走向和教学质量的高低。语文教师要在学生身上,极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光明面,及时的给予表(下转第65页)(上接第66页)扬和鼓励。而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致勃勃,使学生在语文课上产生愉悦的心情,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经常得到老师肯定与表扬的学生,一般都比较阳光、外向,活泼,开朗,热情,师生关系也更加的融洽,他们也更愿意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心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那些不受老师赞美的学生心扉闭合,不愿轻易表露自己的心迹,说话做事也不够大胆,自信心不足,学业上的表现也不够优秀。不难理解,大人的成长也需要他人的激励,何况小学生乎?所以,作为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我们应做一个细心的人,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优点,真诚的鼓励每一位学生,赞扬每一位学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会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回答的精准,有的学生回答的有灵性,有的学生回答的有智慧,有的学生回答的很淳朴,有的学生回答的很巧妙,当然也有学生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在众多的答案中,可取的,教师要赞美和夸奖;不可取的,教师指错后也要给予鼓励,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切忌冷嘲热讽,恶语呵斥。“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所以,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而有爱心的评价学生。
评价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教师评价学生必须以肯定、赞扬、鼓励为主,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切忌使用侮辱性的语言。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能过于刻板老套。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在激励赞扬学生这个问题上动一翻脑筋,口头表扬、书面评价、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并用,譬如:眼神的肯定,鼓励,信任,期待,赞许,爱意的流露,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温暖的握手,身体的靠近,掌声的鼓励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这些小动作、微表情,给予学生激励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语文教师千万不能忽略了。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一个互动平台,师生借助这个平台,完善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生动、愉悦、和谐、上进的学习环境,教给学生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使用爱心教育,适时合理地评价学生,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以趣促学,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立足现实生活,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回归生活。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记忆,而且要将学生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还给学生生活的乐趣,让课堂教学在回归生活中拓展学生的知识。所以,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现实生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强烈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让学生自豪地说:“我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应该做的事”。
二、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不竭动能,兴趣能使一个人持久的做好一件事,且有可能达到事业的颠峰。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热爱上语文,有了热爱,学生就会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质就能达到较高的程度。
创设语文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把教学融入于生活中,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环境中感受生活,学生便会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学生对语文便会渐渐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多媒体、简笔画、音乐、表演等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类型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悟、思考、创新,启迪智慧,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达到智力和能力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情景教学法还能营造课堂氛围和教学意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阅历和获取知识的量出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推理、表述、总结等,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使我们认识到情境教学能有效克服常规教学中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互动弊端,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运用得好,能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课堂氛围和谐融洽,乐观向上,师生互动激烈。教师创设的情境越生动形象,越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也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体现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教材的难点,方能促进儿童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教是手段和途径,学才是结果和目的。每位教师都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如果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学科的基本方法,就能积极主动的获取语文知识。教学《詹天佑》文中“开凿隧道”一节时,我一改以往的讲读习惯,要求学生自学本小节。学生自学前,我提了这样几个问:“这段文字介绍了詹天佑是怎样开凿隧道的?这种开凿方法能说明什么问题?请学生们边读边思考,并画出开凿遂道的示意图,看谁画得又对又快?”老师交代完毕,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高涨。这种学法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指向性强,阅读效果非常好,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拿到了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应用这把金钥匙,不断努力地探索奋斗,就能获取无穷的知识宝藏。
学生想要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必须加上自身的刻苦勤奋。有人问及鲁迅先生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功时,他谦逊地如是说:如果我在文学上小有成就,那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勤奋,从古至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成就的取得,都与成功人士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的渐进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唯有如此,才能成为语文知识的集大成者,才能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四、寻找学生的闪电点,多鼓励赞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一个课堂,教师的评价很重要,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学生的情绪、课堂的走向和教学质量的高低。语文教师要在学生身上,极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光明面,及时的给予表(下转第65页)(上接第66页)扬和鼓励。而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致勃勃,使学生在语文课上产生愉悦的心情,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经常得到老师肯定与表扬的学生,一般都比较阳光、外向,活泼,开朗,热情,师生关系也更加的融洽,他们也更愿意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心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那些不受老师赞美的学生心扉闭合,不愿轻易表露自己的心迹,说话做事也不够大胆,自信心不足,学业上的表现也不够优秀。不难理解,大人的成长也需要他人的激励,何况小学生乎?所以,作为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我们应做一个细心的人,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优点,真诚的鼓励每一位学生,赞扬每一位学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会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回答的精准,有的学生回答的有灵性,有的学生回答的有智慧,有的学生回答的很淳朴,有的学生回答的很巧妙,当然也有学生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在众多的答案中,可取的,教师要赞美和夸奖;不可取的,教师指错后也要给予鼓励,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切忌冷嘲热讽,恶语呵斥。“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所以,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而有爱心的评价学生。
评价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教师评价学生必须以肯定、赞扬、鼓励为主,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切忌使用侮辱性的语言。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能过于刻板老套。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在激励赞扬学生这个问题上动一翻脑筋,口头表扬、书面评价、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并用,譬如:眼神的肯定,鼓励,信任,期待,赞许,爱意的流露,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温暖的握手,身体的靠近,掌声的鼓励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这些小动作、微表情,给予学生激励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语文教师千万不能忽略了。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一个互动平台,师生借助这个平台,完善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生动、愉悦、和谐、上进的学习环境,教给学生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使用爱心教育,适时合理地评价学生,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以趣促学,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