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依托阅读教学 提高思维品质

【作者】 施珊珊

【机构】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中助力学生思维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本文就教学中,教师依托阅读教学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为学生搭建思维训练平台,帮助他们在“用英语做事情”展开论述,列举课例,在此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核心素养

  本文将以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的文本为依托,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为目标,阐述如何在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阅读后(Post-reading)三个环节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阅读前多元化热身,激发思维
  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语篇内容设计趣味性与思维发展并重的教学活动,如头脑风暴、自由谈话、环游图片、歌曲欣赏等,帮助学生激活、整理、归纳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一)头脑风暴,训练思维敏捷性。
  头脑风暴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一个词或一个画面畅所欲言,可以用词、句型或话题等形式进行回答。在活动时加入竞争因素,让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积极搜索大脑中的知识储备,迅速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加以输出,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四年级上册Can I have some sweets?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对本课主题的认知基础上,创设美食节的情景: I am the guide of the Food Festival. Here are lots of food for you. 让学生快速进入本课主题情境。通过“What do you want to eat?”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学生对food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借助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积极思维,说出了juice、noodles、tofu、shaokao等美味的食物,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有效的基础。
  (二)观图发问,训练发散思维。
  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曾说:“一图值千金”,外研社新标准英语教材就配有直观鲜活、趣味生动的图片,它们是文本的“第二语言”,传递着丰富的文本信息,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宝贵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开启学生思考之门,引导学生读图、提问,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步激活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She couldn’t see or hear.时,教师让学生环游图片,自主思考、提出问题。片段如下:
  T: Today, I want to share you two pictures about a famous woman. Look!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woman? 
  S1: Who is she?S2: Where is she from? S3: How old is she? ?
  S4: What’s wrong with her?S5: Is reading books her hobby?
  S6: Why she close her eyes ?
  …
  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如上问题,有的问题虽与文本内容相差甚远,但是他们的思维在预设与生成问题中逐步发散,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二、阅读中多元化解析 发展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应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阅读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领学生在思考中探究、领悟,感受语言、运用语言。
  (一)巧设疑问,训练分析和推断思维。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以问题为支架,以整体和有效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质疑、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和反思中确保思维活动的开展。以四年级下册I helped Mum.教学为例。本课通过Amy和Grandma打电话谈论一家人昨天做的事情,学习如何描述自己和他人在过去某一时间所做活动。教师挖掘文本脉络,设计 Who helped Mum? What did Sam do? What did Amy do? 等问题引导学生在解答中理解、思考文本。学生在阅读中知道Tom有帮妈妈做事情,而Sam没有。教师顺势再抛出问题:What does Grandma think of Tom? 学生与Grandma一致认为Tom是个好孩子。这时,文本在这里戛然而止,Grandma没有像夸赞其他两个孩子一样赞美Sam,很多学生可能会认为Sam不是一个好孩子。教师这时抓住该细节,紧接着追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Is Sam a good boy? Why? 相信课堂上会出现截然不同但有理有据的结论:S1:He isn’t a good boy. Because he didn’t help Mum.S2:I think he is a good boy. Because it’s weekend. He can play on the computer and watch TV.S3:He is a good boy. Because he will help Mum later.…
  像这样,学生在教师层层递进的问题中不断阅读,进而分析、推断文本中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获取多样的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依托导图,训练概括和逻辑思维。
  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表格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内化新知,厘清文本的脉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进而增强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例如,六年级上册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一课,文本主要围绕介绍中国节日展开。在学习时,教师可以给出关键词festival,要求学生围绕该主题绘制表格或是思维导图,使复杂抽象的文本语言形象化、直观化,化繁为简。该环节的教学步骤简述如下:
  步骤一:教师出示关键词festival,要求学生围绕该词独立思考并找出文中分别讲了哪几个节日,再结合问题:what do we do?、 What do we eat? 构建成表格或是思维导图。步骤二:教师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绘制表格或思维导图,完成后,先在小组里面根据相关词汇信息介绍节日,并进行修改。步骤三:学生自愿交流,师生根据事先商量好的评价标准从语言表达和设计共同参与评价。
  该教学内容制成的表格或思维导图,如图(略):
  在这教学环节中,学生一边品读文本,一边自主筛选、提炼和利用文本信息,构建英语思维框架,发展思维,使其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三、阅读后多元化拓展,提升思维
  《课标》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下面,通过六年级上册I don’t believe it! 的读后教学活动的实施,以思促说,以思促写,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知识,帮助他们丰富语言学习,开拓思路,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一)以思促说,创意交流。
  阅读后,写作前,教师巧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动物世界,为自己喜欢的动物代言,以“思”为媒介,以“说”为桥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从外貌、颜色、饮食习性等方面说自己interesting animals。学生根据文本信息及已有的知识储备,借助“Hello! We are lovely        . We are
                    , but we are                     . We are                     . We love                     . We                     . Do you love me? ”语言支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模仿文本阅读中的语言表达自我,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感兴趣的动物,在表达中既巩固文本阅读所学的言语知识,又在语言交际中进行知识条理化的创新运用,使“书本——生活”的信息链的效果更加突出。
  (二)以思促写,知识迁移。
  在学生流畅、自如为自己动物代言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说”的基础上进行“Interesting animals”的书写小练习。教师可以提供2种书写金钥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来进行书写,帮助学生回顾和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建构语言。
  学生写完后,参考教师提供的书写要求自改、互改,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书写,让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到改评的过程。在展示学习成效和阅读成果的平台锤炼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教育教学中立足学生的所有、所想、所需创造性地开展不同的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思维训练平台,帮助他们在“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S].北京,2012
  [2]  王蔷等.《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