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 李光智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普安镇交梨社区交梨民族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面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在过程中缺少成功感的获得,他们认为写出好作文与自己无缘,这只属于班中永远的几个精英。当然,为作文而教作文未必凑效,自然与自己的语文教学分不开。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中看到“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条更强调了语言潜能开发的重要性,而作文教学所承担的重任责无旁贷。
【关键词】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逐步提高;兴趣平台;观察;潜能
如今在农村小学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都会碰到诸多的作文教学问题:学生将作文看作是“学习拦路虎”,“老虎吃天,无处下手”等烦恼?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不断的求索,同时也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提高,从《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中看到“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条更强调了语言潜能开发的重要性,而作文教学所承担的重任责无旁贷,同时《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反思以往的作文教学,不希望什么快速高效的速成法,我们还是尝试作文教学的逐步提高。下面是我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所作的一点尝试,在此和各位同仁进行交流探讨。
一、搭建作文写作兴趣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件事只要人有兴趣,都会积极并认真对待。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人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那么,怎么提高学生的兴趣呢?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乐,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并逐步养成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的习惯。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入手,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写作的兴趣,促使所有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一是要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自己的习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优秀生的文章当作范文宣读,更要把差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在班上进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角色互换的过程,也是相互分享成功欢乐的过程。二是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闪光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都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作文方式讲究多样化和活动化,在搭建作文兴趣平台的关键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让孩子们:例如:①要求学生坚持每周至少写一篇作文。评改未必就要详批详改,只要坚持作文的“真情实感”原则:真实为主,不追求完美,只要有真实情感,就可以得高分,就可以点赞,随笔为主不拘形式、内容,写“自己身边事”为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搭建一个真实的写作平台。②坚持优秀作文展示活动。在班级里搭建一个“作文范文“展览栏,专门展出学生平时或考试优秀文章,配上教师的点评或学生的写作体会;将学生的优秀小作文、口头作文、演讲作文、续写作文片段等写出来,每周一次,每次若干篇,每篇作文都标注“原创自主作品”,并利用课堂五分钟做一个引子,吊一吊学生阅读的胃口,以激起学生课外去阅读的欲望,另外在写作后及时反馈,且反馈必须及时。包括作文的讲评和修改,必须讲究其时效性,不能欠拖不评,学生的习作有时不能即时反馈,学生写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文章再拿来讲评,教师是情绪激昂,而学生早已是情绪全无,所以作文写作反馈必须及时有效。以上做法若能逐步提高为作文兴趣平台更好的服务,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二、开发学生善于观察的潜能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厚重的积累,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写作的积累,可以分为材料的积累,生活阅历的积累,写作方法的积累。因此,我要求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学生的摘录分为主动摘录和被动摘录。主动摘录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和感人的事例就摘录下来。多用观察的眼光看世界,你会发现身边都是写作资源。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引导观察要心中有数。例如:有些同学去看菊展,看到了菊山,菊海,棵棵菊花千姿百态,但是写作文时却写不出来。原因是他只是随便看,连一棵菊花也没有看仔细。应当重点抓住几种有特点的菊花仔细观察。如最高的菊花有多高?开花最多的有几朵花?各种菊花的茎、叶、花是什么样?它们都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等等。这样,你就有啥可写了。其次,要选择好观察对象。选择自己能看懂的、感兴趣的事物。例如:班上有个同学非常喜欢家里的小花猫,他在写《我家的小花猫》时写道:“它浑身是黑白相间的花纹,小小的白鼻子,嘴上长着很长的胡子,四只小白爪子象戴了四只白手套,非常逗人喜爱。”观察时注意力要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心灵的门户没有打开,感知觉就不会起作用,任何知识也不会进入大脑。再次,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例如:一个同学观察月季花,他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闻一闻,这样视觉、嗅觉、触觉等都参加活动,感知就比较深刻。最后,培养边观察,边思考的好习惯。观察总是伴随者思考,所以我们观察时要一边看,一边想。例如:《雨》的作者,在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后,穿插了一段:“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喝个痛快。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里。”这一段话不是作者直接观察看到的,而是联想到的。它对深化文章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随意开发学生观察潜能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作文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面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在过程中缺少成功感的获得,他们认为写出好作文与自己无缘,这只属于班中永远的几个精英。当然,为作文而教作文未必凑效,自然与自己的语文教学分不开。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学习,学生就不会再视作文为一件难事,反而将会是一件爽心的乐事,这样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各位教师在共同探讨中逐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新农;《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2004年
[2]刘琦;《小学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沟通的研究》,《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一期
[3]张定远;《作文教学论集》,新蕾出版社,1982版
【关键词】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逐步提高;兴趣平台;观察;潜能
如今在农村小学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都会碰到诸多的作文教学问题:学生将作文看作是“学习拦路虎”,“老虎吃天,无处下手”等烦恼?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不断的求索,同时也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提高,从《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中看到“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条更强调了语言潜能开发的重要性,而作文教学所承担的重任责无旁贷,同时《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反思以往的作文教学,不希望什么快速高效的速成法,我们还是尝试作文教学的逐步提高。下面是我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所作的一点尝试,在此和各位同仁进行交流探讨。
一、搭建作文写作兴趣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件事只要人有兴趣,都会积极并认真对待。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人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那么,怎么提高学生的兴趣呢?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乐,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并逐步养成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的习惯。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入手,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写作的兴趣,促使所有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一是要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自己的习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优秀生的文章当作范文宣读,更要把差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在班上进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角色互换的过程,也是相互分享成功欢乐的过程。二是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闪光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都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作文方式讲究多样化和活动化,在搭建作文兴趣平台的关键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让孩子们:例如:①要求学生坚持每周至少写一篇作文。评改未必就要详批详改,只要坚持作文的“真情实感”原则:真实为主,不追求完美,只要有真实情感,就可以得高分,就可以点赞,随笔为主不拘形式、内容,写“自己身边事”为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搭建一个真实的写作平台。②坚持优秀作文展示活动。在班级里搭建一个“作文范文“展览栏,专门展出学生平时或考试优秀文章,配上教师的点评或学生的写作体会;将学生的优秀小作文、口头作文、演讲作文、续写作文片段等写出来,每周一次,每次若干篇,每篇作文都标注“原创自主作品”,并利用课堂五分钟做一个引子,吊一吊学生阅读的胃口,以激起学生课外去阅读的欲望,另外在写作后及时反馈,且反馈必须及时。包括作文的讲评和修改,必须讲究其时效性,不能欠拖不评,学生的习作有时不能即时反馈,学生写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文章再拿来讲评,教师是情绪激昂,而学生早已是情绪全无,所以作文写作反馈必须及时有效。以上做法若能逐步提高为作文兴趣平台更好的服务,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二、开发学生善于观察的潜能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厚重的积累,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写作的积累,可以分为材料的积累,生活阅历的积累,写作方法的积累。因此,我要求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学生的摘录分为主动摘录和被动摘录。主动摘录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和感人的事例就摘录下来。多用观察的眼光看世界,你会发现身边都是写作资源。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引导观察要心中有数。例如:有些同学去看菊展,看到了菊山,菊海,棵棵菊花千姿百态,但是写作文时却写不出来。原因是他只是随便看,连一棵菊花也没有看仔细。应当重点抓住几种有特点的菊花仔细观察。如最高的菊花有多高?开花最多的有几朵花?各种菊花的茎、叶、花是什么样?它们都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等等。这样,你就有啥可写了。其次,要选择好观察对象。选择自己能看懂的、感兴趣的事物。例如:班上有个同学非常喜欢家里的小花猫,他在写《我家的小花猫》时写道:“它浑身是黑白相间的花纹,小小的白鼻子,嘴上长着很长的胡子,四只小白爪子象戴了四只白手套,非常逗人喜爱。”观察时注意力要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心灵的门户没有打开,感知觉就不会起作用,任何知识也不会进入大脑。再次,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例如:一个同学观察月季花,他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闻一闻,这样视觉、嗅觉、触觉等都参加活动,感知就比较深刻。最后,培养边观察,边思考的好习惯。观察总是伴随者思考,所以我们观察时要一边看,一边想。例如:《雨》的作者,在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后,穿插了一段:“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喝个痛快。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里。”这一段话不是作者直接观察看到的,而是联想到的。它对深化文章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随意开发学生观察潜能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作文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面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在过程中缺少成功感的获得,他们认为写出好作文与自己无缘,这只属于班中永远的几个精英。当然,为作文而教作文未必凑效,自然与自己的语文教学分不开。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学习,学生就不会再视作文为一件难事,反而将会是一件爽心的乐事,这样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各位教师在共同探讨中逐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新农;《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2004年
[2]刘琦;《小学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沟通的研究》,《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一期
[3]张定远;《作文教学论集》,新蕾出版社,198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