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 马成珍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中学



【正文】  201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实验、新概念的形成,重点的讲授,难点的突破均构建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之上。如何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下面是笔者在教学生涯中的一点儿体会。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为学生自由探索、大胆尝试和实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如在教学第七单元《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可先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查询各种信息,采集树叶,在实验室,用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浸泡树叶,观察现象,并用相机拍下照片,同时通过班级群等多种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通过这些渠道。学生会了解到历史上比较严重的污染事件的严重后果、目前的三大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污染现状,从而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观察、重现化学实验,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实验装置的大小、距离远近、观察角度,时间长短、实验方法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班级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看清楚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及实验现象。因而学生也无法全面而正确地理解这类实验,导致化学实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教师做的演示实验重现,或者实验操作中有危险的实验现象由教师演示后重新播放,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探究燃烧条件时,白磷与红磷放在铜片上,距离太近,当白磷燃烧飞溅时易引起金属片上的红磷燃烧,实验很不安全,同时燃烧的白烟也不利于师生的健康,教师对该试验进行改进,将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在试管里,再放进热水中演示实验。后面学生看不清楚,教师课前提前做一遍实验,然后用手机进行录像,教学中,教师演示试验后,再把刚才演示实验播放一遍,师生共同分析,试管中白磷与水中白磷不同现象原因,效果就非常好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
  初中化学中有许多抽象、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规律,超出了学生感知范围,往往形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和教学上的难点。特别是当某一问题在课堂上不易描述时,现代信息技术往往因直观、生动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能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通过多煤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变得形象化,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还能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例如原子结构的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出精彩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就能将物质的微观结构变得浅显易懂了。 
  总之,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由以往教学中的教师教材、课堂为主的二元模式,变为多元化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把学习空间还给了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教学,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调动了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