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

【作者】 冯桂花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正文】  近年来,国家对人文学科的重视,新课程改革的推广,综合考试的出现和完善给历史教学的大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情况下,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会显成效。
  一、激活并保持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也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于兴趣”;法布尔甚至将兴趣比作为“摧毁学习障碍的炸药”。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历史学科以其独有的特点,使人对它产生兴趣是根本不成为问题的。但是如果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将历史学科同枯燥呆板相等同,则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历史教师必须使历史课成为最生动活泼的一门课。关键看教师是否有这种意识。如讲原始社会,如果我们讲课前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人是怎样来的,然后放映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的动画片,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有了。讲氏族公社,先引用“上占之时,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并谈谈当今仍有母系氏族公社的一些情况,然后进行新课。学生不可能没有兴趣。
  引起学生的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的提问、利用影视文艺作品、使学生换位思考(如谈到二战前的欧洲,问学生假如你是斯大林,你将怎么办?)、强化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由当前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导入新课等等。
  二、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法,对学生的大脑进行多维刺激
  由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往历史教学大多采用较为单一的讲授法。这种方法有其优越性,如能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量大、系统性强。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效率不是很高的方法。实验心理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触觉,3.5%来自嗅觉,1%来自味觉。知识保护方面,人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认知心理学也表明,一个人对一事件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与刺激的强度是相关的。因此,不论是认识还是掌握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枝粉笔)是低效率的。必须掌握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但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教学,不能本末倒置,放松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传递信息的渠道不能各种媒体相互干扰,让学生看录像,就不能同时看投影;让学生听录音,就不能同时看板书。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关注现实,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克服史学无用论
  许多同学对历史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是因为他们认为历史与现实无关,没有用处。使学生克服这一观念是历史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些,接手一个新班,不论课时多紧,一定要用一节课的时间谈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仅此不够,还必须一节课一节课的下功夫,使你的说法能体现出来。如讲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可以使学生思考妇女的地位,进而联系到妇女运动的兴起,对女权运动的看法。讲洋务运动、新经济政策,可以联系到今天的改革。讲罗斯福新政可联系今天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与对策。讲亚洲经济的发展可看到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亚太世纪等等。总之,使学生认识到对历史的关注就是对现实的关注,任何现实的问题都有其历史背景,不了解历史就不了解现实。对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历史的功能公靠“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镜”等格言式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体现到每一节课中,使学生自身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四、强化语言修养,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
  教育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修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历史课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对历史课,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尽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语言诉修养十分重要。作为专业历史教师,语言要做到叙事精而准,要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遣词造句要优美,语气要有轻重缓急。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五、加强自身的修养,重视人格的力量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要教好并得到学生认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进修,对政治、地理、哲学、宗教、美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等历史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尽量了解得多一些。还要加强交流,多参加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以自己的刻苦钻研赢得学生的尊敬。同时,注重道德修养,重视自我形象,能学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成为学生的朋友,真正做到“德高为师”,“新其师、信其道”,做到了这一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