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王琼英

【机构】 湖南省永兴县马田中心学校



【正文】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身上应具备的能力及品格,能在社会发展和自身的发展阶段得以适应。而语文核心素养则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前提,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从学生阅读的相关环节及阅读成果等多个方面着手,深入探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关键内容,对于语文知识的渗透理解也大多来源于阅读,在小学起步阶段阅读更能有效开拓学生的眼界。小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轻松,教师就可借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花的勇气》一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把绚烂多彩的花朵的照片展示在课堂上,利用网络搜索课文中优美文字段落的音频播放给学生听,通过结合大自然美丽产物的视觉效果和朗读声中所包含的丰富感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从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悟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在兴趣逐渐建立完成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去体验。通过组织春游活动、秋游活动、爱心活动等一系列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去公园或其他设施健全的安全场所进行体验,将对外界的亲身体验与课堂阅读相结合,在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基础上充分激活他们的想象力。
  二、创设课堂阅读的情境
  阅读是空间思维架构与认知的延伸,能陶冶一个人的文学情操,也是接收一切新知识的开始。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阅读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坐井观天》一课中,教师就可把小青蛙和小鸟争吵作为引子,提出“小鸟和青蛙为何吵架”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完成后由学生自由阐述观点和答案,对于多样化的回答教师应一视同仁,不要用“回答正确”“回答错误”等话语回应学生,应采用“好,说得很到位”“其他同学还有更好的补充吗”等鼓励性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勇气以及对运用所学知识的认可。在阅读结束且学生已经了解整个故事情节后,学生就可佩戴上教师课前准备的动物头饰进行情境再现,表演结束后相互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通过自己的感悟去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变化,既积累了学生的阅读经验,也培养了他们的感知能力。
  三、阅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想要出口成章就需满腹经纶,做到满腹经纶就要博览群书,而阅读就是达成这目的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基础最直接而且最有效的方式。这就体现了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书本层面,而应将其与生活紧密联系,达到立足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境界,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从一定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就可通过故事和文章的情节把学生的思维牵引到相关生活场景中。文中含有极具哲理的句子:“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但是这句话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他们能读懂字面意思,但却不能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深意。此时,教师就可将文中作者提及的与珍珠鸟之间存在的情感,作为一个参考,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相关情感,如家长对孩子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及同学之间的信任等,甚至可以慢慢把学生引向一个更加广阔的交际空间中,让学生感受信任的重要性。教师可通过类似的形式来达成阅读教学的深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个性化的阅读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三方合作扎实阅读功底
  1.教师课内的阅读累积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阅读中时段性的改革性教学。一二年级学生注重字词方面的理解认知记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用实际关怀打开学生阅读的心门;三四年级的学生则需侧重引导他们运用文章中熟悉的已掌握的字词句,如,在中秋佳节没能跟父母团聚,可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对家乡父母的思念之情,从诗句运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背诵加深记忆,积累阅读量;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语文作文的训练,通过反复阅读培养语感,不断加深印象,在大脑里形成阅读记忆并参照运用到作文写作中,达到稳扎稳打运用自如的目的。
  2.家长课外的阅读陪伴
  阅读能力的提升单靠教师在学校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家长也应注重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陪伴。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阅读陪伴的意义,家校携手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如,教师可建议低年级学生家长购买益智类的阅读材料,在闲暇时为学生朗读,并鼓励学生把故事分享给自己的伙伴;中高年级的学生需要注重自主阅读学习,家长可制定类似“一日一阅读”的相关阅读计划并和他们一起实施,坚持以身作则,在阅读中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3.社会活动的阅读强化
  阅读是通过文字认知世界最好、最直接的方式,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都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学校除了通过教师授课以及举行与阅读相关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外,也可借助社会活动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如,教师要积极留意小学生阅读相关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此类社会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分年级分组进行阅读知识的赛前准备,比赛进行中任课教师和家长可到现场加油打气,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比赛结束后,无论是否拿到名次都要鼓励学生,为参赛的学生拍照留念,打印好照片后拿回学校宣传栏或各班黑板报处粘贴,为学生留存一份属于阅读的美好记忆。此举不仅肯定了参赛学生,还从侧面鼓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促进了学校的全面教育工作。
  总之,阅读不仅能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也起到了启迪的作用。在思维没有定格的小学时期,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很有必要的。阅读打开心灵的窗户,让思想在知识的海洋中得到萌芽、滋养和生长,语文素养也可以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得到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