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薛国蛟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泥龙镇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当今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减少了,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加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好教师上课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有效的数学,并能学以致用,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 课题教学;兴趣;重视导入
教师如何构建良好的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一、课堂教学要抓基础,重落实
现在的很多课堂(如公开课),往往为了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师生互动非常好,但是对基础知识的落实一带而过,重拓展,重延伸,这样的一节课后,学生到底能留下多少?花样再多,最后也得回到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上,也就是要会做题,要能拿分,在考查方式——考试不变的前提下,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落实就必须是数学课堂的一大主题。
教师在《分式》第一节的教学中,牢牢抓住三个知识点:
1.分式的概念2.分式在何时有意义3.分式在何时值为零
每一个知识点给出后,都及时配备相应的习题进行巩固,如判断其是否为分式,只看原形中的分母是否含有字母;判断分式何时有意义时,只需使分母不为零,反之,若分式无意义,则分母必为零,并同时将易错点、常见题型给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这样,学生对知识点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在何时用,如何用。
二、在数学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拘泥于课本,辅导类资料,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数学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环环相扣。一环紧扣着一环。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连接延伸的,从横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从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时要做到几点: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推陈出新,激活旧知,缩短新旧知识的距离,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知的生长点;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为学生主动建构,架桥铺路。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习惯。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重视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很快地带入到数学课堂中,并乐此不疲。
如,作者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以一首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导入语,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印象深刻。
五、适当运用多媒体
重视基础教学,不等于摒弃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应用题的讲解中,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讲解勾股定理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六、要学会随机应变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很多事件是不可预计的,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展现出个人的魅力,使学生信服你,从而喜欢你,并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总之,新课程下,对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教学无常法,教学无定法,只有我们把学生素质的提高放到首位,灵活利用数学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方法、学会做人,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课题教学;兴趣;重视导入
教师如何构建良好的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一、课堂教学要抓基础,重落实
现在的很多课堂(如公开课),往往为了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师生互动非常好,但是对基础知识的落实一带而过,重拓展,重延伸,这样的一节课后,学生到底能留下多少?花样再多,最后也得回到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上,也就是要会做题,要能拿分,在考查方式——考试不变的前提下,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落实就必须是数学课堂的一大主题。
教师在《分式》第一节的教学中,牢牢抓住三个知识点:
1.分式的概念2.分式在何时有意义3.分式在何时值为零
每一个知识点给出后,都及时配备相应的习题进行巩固,如判断其是否为分式,只看原形中的分母是否含有字母;判断分式何时有意义时,只需使分母不为零,反之,若分式无意义,则分母必为零,并同时将易错点、常见题型给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这样,学生对知识点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在何时用,如何用。
二、在数学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拘泥于课本,辅导类资料,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数学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环环相扣。一环紧扣着一环。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连接延伸的,从横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从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时要做到几点: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推陈出新,激活旧知,缩短新旧知识的距离,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知的生长点;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为学生主动建构,架桥铺路。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习惯。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重视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很快地带入到数学课堂中,并乐此不疲。
如,作者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以一首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导入语,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印象深刻。
五、适当运用多媒体
重视基础教学,不等于摒弃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应用题的讲解中,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讲解勾股定理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六、要学会随机应变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很多事件是不可预计的,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展现出个人的魅力,使学生信服你,从而喜欢你,并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总之,新课程下,对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教学无常法,教学无定法,只有我们把学生素质的提高放到首位,灵活利用数学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方法、学会做人,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