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心得体会
【作者】 杨丽苹
【机构】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城北小学校
【正文】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接触过小数,简而言之小数对于学生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此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小数,并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通过《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反思了很多,并对以下几方面颇有感触:
一、数学生活化,学生学的顺其自然
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从生活情境开始,引导学生们走进数学中的生活课堂,通过解决两个生活问题,从而复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联系生活中实际,展示了4幅图片,让同学们从图片中获得数学信息,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小数,通过8,■,0.1,25.35,1.20,
36.5的学习,让学生们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紧接着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们学得顺其自然。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中秋节的时候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美味的食物有很多,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月饼。
师:瞧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多少个月饼?(用PPT直观展示8个月饼)
师:现在呢,你还能用一个数来描述吗?并说说理由?(用PPT直观展示1个月饼的■)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解答此题用分数“■”来表示易如反掌。因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只取了其中的3份,所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用“8”和“■”来表示月饼的个数,这些数是我们学过的整数和分数,请仔细观察下面的4幅图片,你见过它们吗?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幅图:一个苹果重0.1kg (称重量)
第二幅图:一个小朋友高1.20米(量身高)
第三幅图:一个小朋友重25.35kg(称体重)
第四幅图:一个体温计的读数36.5℃(测体温)
学生们从称重量、量身高、称体重、测体温获得了一些数学信息,并且抓住了信息中的关键数据,这些数对于学生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陌生是因为我们对这些数了解的不多。
师:0.1,25.35,1.20,36.5这些数都有什么相同点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和整数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们不难发现,这些数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像0.1,25.35,1.20,36.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小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 认知为基础,自学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生活中了解了小数、感悟了小数,还深刻的体会到了小数回归于生活,通过自学数学书例题1,激活了学生有关小数的生活经验和小数的基础知识,通过鼓励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促使学生们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让已学的知识发挥了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学片断2:
自主学习:(1)小圆点叫什么名字?
(2)小圆点把小数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3)读一读6.5 ,18.5和1.85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知冲突,充分调动了学生们探究小数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的“引”也要引在学生的困惑之处,如:学生们在读小数1.85时,表现出来参差不齐的声音,于是引导学生们借助读电话号码一样的方法来读小数部分,从而轻松的解决了读数这一难点。同时,在例题1的自学中,同学们通过自学还沟通了小数和整数的内在联系,学生们把整数方面的知识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
三、动手实践,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画一画,涂一涂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直观的感知。我还借助“人民币”这个工具,通过“元、角、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了小数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与分数的联系简单易懂。
教学片断3: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们知道1角=■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吗?
生1:我先画一个长方形,把这个长方形看作1元,因为1元=10角,就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每份都是1角,1角占10角的其中1份,通过观察涂色部分可以知道:1角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生2:因为1元=10角,也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1角占1元的■,即1角=■ 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
师:同学们,想一想5角=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可以画图试试呢?
通过小组讨论,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学生们知道了5角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同理画图可知:1分= ■元,用小数表示是0.01元。
8分= ■元,用小数表示是0.08元。
通过对比,学生们发现:(1)十分之几可以化为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2)百分之几可以化为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整节课教学中,本人还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生活情境开始,引导学生们走进数学中的生活课堂,使学生们学得顺其自然,通过自学以整数和分数的知识为基础,促进知识点之间的正迁移,从而认识小数,知道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探究以元作单位的小数,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小数的意义,从而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并举例说明,这样让学生真正学到了有价值的、生活中的小数。
在《小数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个别小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充分,会导致有些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那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就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人思想,不要扶得太多,放得不够,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通过《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反思了很多,并对以下几方面颇有感触:
一、数学生活化,学生学的顺其自然
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从生活情境开始,引导学生们走进数学中的生活课堂,通过解决两个生活问题,从而复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联系生活中实际,展示了4幅图片,让同学们从图片中获得数学信息,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小数,通过8,■,0.1,25.35,1.20,
36.5的学习,让学生们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紧接着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们学得顺其自然。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中秋节的时候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美味的食物有很多,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月饼。
师:瞧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多少个月饼?(用PPT直观展示8个月饼)
师:现在呢,你还能用一个数来描述吗?并说说理由?(用PPT直观展示1个月饼的■)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解答此题用分数“■”来表示易如反掌。因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只取了其中的3份,所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用“8”和“■”来表示月饼的个数,这些数是我们学过的整数和分数,请仔细观察下面的4幅图片,你见过它们吗?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幅图:一个苹果重0.1kg (称重量)
第二幅图:一个小朋友高1.20米(量身高)
第三幅图:一个小朋友重25.35kg(称体重)
第四幅图:一个体温计的读数36.5℃(测体温)
学生们从称重量、量身高、称体重、测体温获得了一些数学信息,并且抓住了信息中的关键数据,这些数对于学生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陌生是因为我们对这些数了解的不多。
师:0.1,25.35,1.20,36.5这些数都有什么相同点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和整数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们不难发现,这些数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像0.1,25.35,1.20,36.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小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 认知为基础,自学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生活中了解了小数、感悟了小数,还深刻的体会到了小数回归于生活,通过自学数学书例题1,激活了学生有关小数的生活经验和小数的基础知识,通过鼓励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促使学生们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让已学的知识发挥了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学片断2:
自主学习:(1)小圆点叫什么名字?
(2)小圆点把小数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
(3)读一读6.5 ,18.5和1.85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知冲突,充分调动了学生们探究小数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的“引”也要引在学生的困惑之处,如:学生们在读小数1.85时,表现出来参差不齐的声音,于是引导学生们借助读电话号码一样的方法来读小数部分,从而轻松的解决了读数这一难点。同时,在例题1的自学中,同学们通过自学还沟通了小数和整数的内在联系,学生们把整数方面的知识发挥了积极的正迁移作用。
三、动手实践,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画一画,涂一涂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直观的感知。我还借助“人民币”这个工具,通过“元、角、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了小数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与分数的联系简单易懂。
教学片断3: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们知道1角=■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吗?
生1:我先画一个长方形,把这个长方形看作1元,因为1元=10角,就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每份都是1角,1角占10角的其中1份,通过观察涂色部分可以知道:1角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生2:因为1元=10角,也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1角占1元的■,即1角=■ 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
师:同学们,想一想5角=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可以画图试试呢?
通过小组讨论,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学生们知道了5角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同理画图可知:1分= ■元,用小数表示是0.01元。
8分= ■元,用小数表示是0.08元。
通过对比,学生们发现:(1)十分之几可以化为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2)百分之几可以化为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整节课教学中,本人还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生活情境开始,引导学生们走进数学中的生活课堂,使学生们学得顺其自然,通过自学以整数和分数的知识为基础,促进知识点之间的正迁移,从而认识小数,知道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探究以元作单位的小数,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小数的意义,从而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并举例说明,这样让学生真正学到了有价值的、生活中的小数。
在《小数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个别小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充分,会导致有些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那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就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人思想,不要扶得太多,放得不够,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