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系统化思维的复习
【作者】 陈 正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正文】 系统化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也可以称为整体观、全局观。系统化思维是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的基本思维方式。只有系统思维,才能抓住整体,抓住要害,才能不失原则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处置事务。客观事物是多方面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有机整体。系统思维就是人们运用系统观点,把对象的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这一原则要求人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足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来认识和把握整体。领导者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必须从整体出发,把着眼点放在全局上,注重整体效益和整体结果。只要合于整体、全局的利益,就可以充分利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置
学会系统化思维的复习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系统?生物学中有生态系统,是指一个能够自我完善,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物链,如:一个池塘。 系统一般是可以封闭运作的,可以自我完善,并且能够动态平衡的物品集合。系统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系统化思维方式特点: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综合性。 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分析:“整体-部分”、“部分-部分”、“整体-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结构化知识!
在高三二轮复习时,学生已经可以通过一轮复习,掌握了课本的所有基本知识点,那么在利用系统化思维建构生命系统能量流动结构化知识,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稳态与平衡、物质与能量等生命观念,这样可以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和运用。
案例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案例二: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重难点:1)兴奋的产生的机理:2)兴奋的传递的本质:3)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的结构基础:知识水平:微观的水平,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认知水平:动态的复杂生理变化过程;技能水平:缺乏相关的实验操作体验及技能。总策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生疏为熟悉。
策略1 实事求是,做好三方面的研究;教师角度:知识的深度、广度;学生角度:注意知识能力水平,学习的能力方法;高考方面:注意高频考点的研究和题型研究。
策略2 加强概念教学方法研究;
策略3 适度拓展,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例如: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如何产生?
产生的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各种离子分布不均; ②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影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因素是什么?想一想:推动K+ 、Na+流动的动力是什么?阻力呢? 动力:浓度差; 阻力:电位差。峰电位:电位由-70→ 0 → +35 mV(峰电位)Na+→Na+通道内流,顺着浓度梯度不需要能量影响因素:膜内外Na+离子浓度差(如何验证?)
策略4 应用多媒体;策略5 精选例题,巧设问题,层层推进。应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感性认识,实现微观宏观化、 静态动画化、局部整体化。拓展:阻断兴奋传递的因素:温度、麻醉剂、生物毒素及农药作用机理。 1)使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比如“肉毒毒素”;
使乙酰胆碱释放增加的毒素如 黑寡妇蜘蛛毒素2)竞争乙酰胆碱受体的毒素:α-银环蛇毒;3)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如有机磷农药。
学会系统化思维的复习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系统?生物学中有生态系统,是指一个能够自我完善,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物链,如:一个池塘。 系统一般是可以封闭运作的,可以自我完善,并且能够动态平衡的物品集合。系统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系统化思维方式特点: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综合性。 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分析:“整体-部分”、“部分-部分”、“整体-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结构化知识!
在高三二轮复习时,学生已经可以通过一轮复习,掌握了课本的所有基本知识点,那么在利用系统化思维建构生命系统能量流动结构化知识,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稳态与平衡、物质与能量等生命观念,这样可以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加深理解和运用。
案例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案例二: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重难点:1)兴奋的产生的机理:2)兴奋的传递的本质:3)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的结构基础:知识水平:微观的水平,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认知水平:动态的复杂生理变化过程;技能水平:缺乏相关的实验操作体验及技能。总策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生疏为熟悉。
策略1 实事求是,做好三方面的研究;教师角度:知识的深度、广度;学生角度:注意知识能力水平,学习的能力方法;高考方面:注意高频考点的研究和题型研究。
策略2 加强概念教学方法研究;
策略3 适度拓展,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例如: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如何产生?
产生的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各种离子分布不均; ②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影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因素是什么?想一想:推动K+ 、Na+流动的动力是什么?阻力呢? 动力:浓度差; 阻力:电位差。峰电位:电位由-70→ 0 → +35 mV(峰电位)Na+→Na+通道内流,顺着浓度梯度不需要能量影响因素:膜内外Na+离子浓度差(如何验证?)
策略4 应用多媒体;策略5 精选例题,巧设问题,层层推进。应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感性认识,实现微观宏观化、 静态动画化、局部整体化。拓展:阻断兴奋传递的因素:温度、麻醉剂、生物毒素及农药作用机理。 1)使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比如“肉毒毒素”;
使乙酰胆碱释放增加的毒素如 黑寡妇蜘蛛毒素2)竞争乙酰胆碱受体的毒素:α-银环蛇毒;3)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如有机磷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