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 李 敏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城关中学



【正文】  【摘 要】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践行新课程理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处理教材,创新教法;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性、趣味性、有效性、直观性、形象性,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键词】 初中英语;激发兴趣;情境创设;以读促写

  聚焦智慧课堂,深化课程改革。智慧课堂,魅力英语,方法是关键,效率是真谛。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事业,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圣地,需要不断创新。聚焦课堂有效教学,构建智慧高效课堂,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双慧眼,善于捕捉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巧妙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课堂充满情趣、彰显智慧、充满生机。
  一、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一节“自然和谐,饱含智慧的课;充满激情,不失高效的课;充满讨论辩驳,富有诗意浪漫的课”要努力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学生参与的人数,还要看学生参与的质量。因此,“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
  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英语是个魅力无限的学科,蕴含着无尽的美妙和奇趣,需要英语教师“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素养,积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注重与时俱进,善于构建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我们知道,英语是交际工具,教好英语,只有让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让师生在和谐温馨的课堂上,人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人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人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合作共赢。
  快乐是一根神奇的魔棒,如果把它用在课堂上,就会让枯燥变生动,乏味变有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在“味”“趣”“乐”上下功夫,采用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课堂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需要我们特别的睿智,拿出十八般武艺才行。比如,在学习与动物有关的名词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与之相关的图片,再通过power point及flash制作成教学备用的课件,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多媒体里诱人的动画、动听的音乐、多彩的画面整合在一起,投其所好,教学效果当然显而易见。又如,组织学习某些动词——ride(骑)、throw(扔,投掷)、jump(跳)、cry(哭)、laugh(笑)时,我让几名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有了这些真实动作,学生一个个兴趣十足,有的ride(骑)自行车、有的拿纸飞机throw(扔,投掷)、有的jump(跳)绳等等,如此这般,妙趣横生,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英语兴趣,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英语教学不在枯燥无味,而是魅力无穷!
  “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学本民族语言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就会事半功倍。
  二、创设情境,激思启智
  苏霍姆林斯基又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成功的课堂教学既是高效课堂,也是灵动课堂。灵动的课堂教学要求构建一种鲜活、生动、高效,且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课堂。灵动的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关注课堂中学生的精神状态、情感需求,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达到师生共乐的境界。
  情境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块“绿洲”。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给课堂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我们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精彩、高效、愉悦的英语教学情境,让学生“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实施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英语素养。
  情境教学就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初中英语教学教的最优化,学的最大化。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进行学习。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学校实际,利用故事激趣,让课堂更有味;能用多媒体渲染,让课堂更灵动;巧用情境对话,让课堂更活泼;融入生活教学,让课堂更真实;开展游戏活动,让课堂更快乐。说一千道一万,教师要从多个角度着眼,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让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让学生在英语知识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境为情设,情因境生。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克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语言材料。”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交际离不开情境,同时也离不开语言。只有恰当的触景语言,才能产生感人的美好激情。教学时,英语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物可写,有情可抒。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言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可以学语言。长期的初中英语教学,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日常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走近英语,爱上英语,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比如,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我们可以在班级内询问:“同学们,大家在假期里有没有学习什么乐器呢?你最喜欢的乐器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的有效提问,积极地进行发言。有的学生说:“During the vacation, my friend encouraged me to learn piano.”有的学生说:“In holiday, my parents gave a guitar to me. But I cant play the guitar.”尔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启发道:“同学们回答了自己在假期中的一些休闲活动,那大家能说一些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play the drum,play the violin,dance...我说:“大家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具体的来学习课文Can you play the guitar?看一下有没有你最爱的活动呢?”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英语运用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设情境要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生活再现”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
  三、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英语教学离不开阅读与写作。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读”是基础,“写”是目的。只有“读”这个基础打好了,才能厚积薄发。“读”与“写”的结合,实际上是“举一”与“反三”的结合,是“学习”与“运用”的有机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我们只有“劳于读书”,才能做到“逸于作文”。阅读可以巩固词汇,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需要注重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因为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想写好一篇优秀的英文,必须学会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巩固词汇,只有当且仅当我们的阅读达到一定的数量,词汇逐渐丰富时,才可以谈写作的问题,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强阅读教学,写作能力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因为阅读是一项综合技能,它能够促进词汇积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许许多多有利于写作的必备条件,包括词汇、语法、固定句式、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而这些基本知识只有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建立、巩固和积累起来。所以说,有效的阅读,可以积累一些英语格言、警句,记住一些习惯用语、固定句型,从而丰富学生的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为了阅读,更为了写作。英语教师需要开拓教材资源,熟练驾驭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教活教材,教活学生,激活课堂,帮助学生闯过单词记忆难关。积累词汇可以从七年级就开始抓起。当学生每节课学会大约十来个单词后,就展示难易程度跟所学内容相当的有趣的短文给学生阅读,或者编些相应的对话与学生进行激情交流,促使学生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态时,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含有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如教师一边关门一边说:“I am  c lo sing the door.”打开窗子时一边说:“I am opening the window.”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说:“I am walking.”在黑板上写字说:“I am writing.”再叫一个学生读书,教师说:“He is reading.”叫几个学生唱歌,教师说:“They are singing.”利用动画课件,教师用“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回答出动画中正在做的动作。这样一直练下去,学生就会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句型、会话,在实践中运用语法知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进行时态的构成及用法,使学生能从长期的听、说、读、写中学有所获。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读写结合是有效突破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瓶颈的捷径。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话题、内容、结构、语言、思想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写作训练。要让读和写成为教学常态,要抓住每个让阅读生成写作的契机,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艺术,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善于践行新课程理念,才能打造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文华;浅谈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J];学苑教育;2017年15期;
  [2]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3]王笃琴;初中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陈爱军;激发学习兴趣,打造英语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8年06期;
  [5]高晓静;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学周刊;201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