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五米三向折返跑训练初探

【作者】 任然然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第二中学



【正文】  五米三向折返跑是一个融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各种素质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是近几年来体育高考的必考项目,也是考生考分差距较大的项目,许多考生因练习不得要领,失分率极高。我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对此项目的技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出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项目设置的要求
  五米三向折返跑是沿三条各长5米(如图)的线段完成三向往返跑。测试规定,起点采用站立式起跑,从0点起跑到A点,返回到0点,再跑到B点,返回0点,再跑到C点,返回0点冲刺完成全程。 
  注:1、OA = OB = OC = 5m。
  2、起终点和折回标志线,长40厘米,宽5厘米。












  二、五米三向折返跑的跑动路线
  五米三向折返跑并不要求身体全部过标志线(即绕过标志线),而只要求身体某一部位碰到标志物,(脚)触及标志线,那么为了节省时间,就应尽量减小身体重心的移动距离。根据此项目的特点及原理,从图中不难看出按图示虚线跑动为最短距离,即从O——A——E——B——F——C——O为最佳跑动路线。
  三、五米三向折返跑的三种跑法
  1.“四三三步” 即右线段OA用4步跑完,其它线段都用3步跑完。具体跑法是采用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站立姿势起跑。跑右线段OA时,右——左——[右]——左,右脚是中枢脚。OB线段和OC线段跑法都是左——[右]——左。4步跑至A点顺时针转体顺势用右脚碰倒标志物。为了使E、F点的转体为顺时针方向左脚踏标志点,那么A、B、C点转体必须为顺时针方向转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好整个动作的连续性,达到最好效果。此法的优点是 步数少、步幅大,但有时会有跨步腾空的现象,同时转体踏线时的步子过长会影响快速起动。此法适合身材高大、步幅较大、腿部力量强的考生,能弥补频率偏低的不足。
  2.“四四四步” 即每一跑段都是用4步跑完。具体跑法是采用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的站立姿势起跑。三线段去时都是:左——右——[左]——右,左脚作中枢脚。返回时,三线段都是右——左——[右]——左,右脚作中枢脚。4步跑三线段去时都是在端点(A.B.C)逆时针转体顺势用右脚碰倒标志物后返回。三线段跑进时,中枢脚制动落地时,落在线的右边,返回时落在线的左边,接近与返回线段垂直,这样停制动时的中枢脚,便于制动稳、交叉步的快起动。落地触标志线的脚,用前脚掌的内侧着地。此方法的优点是转体较稳定,便于启动。缺点是步数较多,相对地会影响移动速度。此步法适合个子较矮、步幅较小 但步频较快的学生。
  3.“五四四步”即右线段OA用5步跑完,其它线段都用4步跑完。具体跑法是采用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站立姿势起跑。右线段去时,右——左——右——[左]——右,左脚作中枢脚。5步跑至A点逆时针转体顺势用右脚碰倒标志物至AE方向;返回时,右——左——[右]——左,右脚作中枢脚。中间线段和左线段跑进时,左——右——[左]——右,左脚作中枢脚;返回时,右——左——[右]——左,右脚作中枢脚。此法适合身材矮小、步幅较小、但步频较快的考生,大多数女生运用此法。
  四、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技术
  五米三向折返跑技术动作可分为:站立式起跑和折回跑技术。全程中要在各折回点完成急停、快起变向动作,转体动作多是此项目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转体踏点也是本项目的技术难点。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直接影响考生的测试成绩。为了获得较大的起动速度,尽快地摆脱静止状态可采用半站立式起跑方法,身体重心与上体倾斜加速跑。折回跑时,可采用前脚蹬地转身后脚跨步起动折回跑,也可以采用前脚蹬地转身前脚跨步起动折回跑。无论采用哪一种折回跑,都应该保持动作的自然结构,同时尽量缩短重心位移,用非触线脚作支撑脚,重心完全后坐落在支撑脚上,支撑脚一着地立即触线蹬地,连贯性地完成整个转体触线动作。在即将到达各折回点,迈出最后一步作急停动作时,前迈腿在髋关节处旋内,屈,使足尖向内侧转,并以足掌内侧作制动性着地,但身体重心应尽可能地保留在支撑腿上。为准确踏线,既不造成犯规,又不增加跑的距离,频幅要稳定,形成动力定型,以确定的步数完成各跑段。
  五、五米三向折返跑的练习方法
  素质是基础,技术是关键,二者 必须同步发展。五米三向折回跑的教学分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两大块进行。
  (一)素质训练
  1.弓箭步压腿,劈叉,踢腿等。主要训练下肢韧带和关节灵活性。
  2.1分钟原地高抬膝转髋练习。主要训练髋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3.1分钟原地高抬腿跑和扶墙后蹬跑。主要发展腿部力量和足弓力量。
  4.30m单脚跳、换腿跳、原地十级跳等。主要发展腿部力量,增强支撑腿的承受力和快速蹬地能力。
  5.背对跑动方向的原地高抬腿跑,接听口令转体30m快速跑。主要发展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及转体后的快速起动速度。
  (二)技术训练
  1.学生依据各自的身高、步幅因素,选择好步数,确定好步点,按固定的步点数进行反复训练。步幅的调整与转体制动技术可先分开练后合练。练习时要注意最后一步要小、重心稍低、转体要快、制动有力。
  2.划两条间隔5m的平行线, 复练习步点和转体制动技术,要求重心起伏的曲线要圆滑,转体要一步到位,正对跑动方向,避免转体不到位所引起的二次小转动,严重影响起动速度。
  3.在标准的场地上按技术要领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按考试规则严格要求,形成动力定型。
  总之,灵活地改变运动方向,以及急停快起动的反应和运动能力是获得最佳成绩的条件。考生只有在力量水平、速度素质(反应素质与动作速度)提高的基础上,灵敏素质才能随之提高。有效地提高人体改变体位、转换动作、随机应变等与灵敏素质有关的能力,熟练地掌握5米距离来回跑的跑进路线、跑进方法、动作技能是提高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