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策略

【作者】 李田国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路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本质的改变。现在,学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们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压力,首要任务是要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小学体育的课程中,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策略

  随着如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工作者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不单单包括文化课成绩的优秀,而是德智体美每一样都重要。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各种形式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涌现了出来,体育大课间也成为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各地小学都在努力完善着体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目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
  目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以课间操为主,每日重复的动作内容难免令处于活泼好动阶段的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大课间活动的单一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被削弱,有的同学甚至会以各种理由逃避课间操活动。学校对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加上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重视学生文化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不够重视,有的教师甚至会占用学生的活动时间拖延课堂教学。有的学校因体育场地范围的限制和体育活动设施的不足,使学生无法尽兴锻炼,也会影响学生参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热情。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每日至少保证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当发现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并找到问题根源和解决策略,不断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针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的策略研究
  1、转变观念促进教学改革
  从本质上看,当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源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限制。正因为在落后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小学学校不愿意加大投入,而教师也没有真正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最终导致当前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缺乏有效性。这就表示要解决当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观念,教师要真正重视小学体育教学。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要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调控,使众多小学生及其教师认识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其次,国家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要促使众多小学真正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促使其认真对待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并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再次,小学学校的领导及其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意识,并不断提出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2、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
  新形势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应该对师生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提高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教学效果,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智力发展的初期,教师应该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极力倡导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意识,开拓学生的潜力和思维。现在许多小学校已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课间活动主体的状况,明确师生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积极发挥学生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关注,特别注重对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小学体育教师应与小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共进的教学关系,创造教学相长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氛围,培养小学生科学的体育运动习惯,为小学生进行长远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此外,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师与小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效果。
  3、合理运用辅助性手段
  学校在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时,还要注重合理运用辅助性手段。小学生天性好动,当听到熟悉的音乐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因此,学校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时,可以播放动画片主题曲、儿歌等方式,来吸引小学生参与进体育锻炼中,从而引入大课间主题。例如:安徽省某小学在近期开办了以“运动 快乐”为主题的体育大课间展示活动。共有12个班600名左右的学生、32位老师参加。同时,还邀请了教育专家和部分家长观摩大课间展示活动。当下课铃声响起时,“进行曲”音乐在校园中播放,学生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安全集合。大课间活动时间为45分钟,首先表演的是学校教师自编自创的“礼仪操”,学生们能够在做操的过程中感受礼仪文化,接着学生展示了动感十足的自编舞蹈“青春修炼手册”,学生们手套五颜六色的花朵,身体伴随着节奏感十足的音乐舞动。最后,在轻松舒缓、优美的放松操中结束了本次大课间活动展示。通过这样的学校大课间活动,使全体师生共同参加,既锻炼了学生身体,又拉近了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
  综上所述,大课间体育活动根据其性质是一节全校性的活动类体育课,它的活动主要内容是来源于体育课程,是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延续与应用,但它的现代思想性、教育性、管理和组织形式等与体育课相比具有独到之处,也有利于促使这两类体育课程整合改革的实施,是现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其意义深远,值得每一位管理者、教师深沉的思考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徐卫祥.如何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6(17).
  [2]王晶.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时空,2015(2).
  [3]刘伙新.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提升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俪人(教师),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