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作者】 王 晋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芒部中学
【正文】 【摘 要】 伴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国家迅速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教育部门逐渐调整重心,不再把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的关注度慢慢增加,所有的中学学校积极相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开始大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逐渐重视起来。初中对道德与法治的关注度在所有的学校中是最大的,因为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初中生只有在初中的时候把基础打好,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健康成长,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水平。
【关键词】 体验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初中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成熟,自制力非常的薄弱,不能严格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初中生做事情全凭兴趣出发,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与知识,经常会付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与事情,往往会抛之脑后,不去理会。现如今,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已经重视起这项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是初中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都是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对,没有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如何采用“体验式”模式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1、教师应该把“体验式”教学应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道德与法治》是一项覆盖面广、知识复杂的学科,需要教师为初中生不断的讲解、分析,因此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文化水平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起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让初中生完全的理解教师所教授的东西,才能逐渐的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文化素养。现阶段,大部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用原来的课堂教学方式,每天都是按照课本去教授,没有一点新意,使课堂的气氛变得非常的沉闷,初中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会出现不注意听讲的情况,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不能理解课堂上的知识,不利于初中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能够调动初中生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初中生感受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乐趣,使他们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文化素养。下面对“体验式”教学如何使用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唱歌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中有很多的歌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遇到这样的课程时可以采用唱歌的教学方式,不应该直接进行讲述,提出这堂课的中心思想,这样不利于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不能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在这时,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先让初中生自己看一遍今天所学的知识,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语言把歌曲唱出来,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教师要在旁边进行辅导,对于观点正确的初中生,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对于观点不正确的初中生,教师要给予引导,这样不但可以让初中生亲身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使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透彻,记忆更加的深刻,能够平稳的推动初中生的发展。
1.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竞赛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虽然非常的贪玩,但他们的好胜心是非常强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教学方式,带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充分的活跃起来,增加初中生的参加感,使初中生在课堂上深入的了解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初中生分成若干组,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然后让初中生在组内进行讨论,接着小组内选出代表进行辩论,最终教师给出观点并进行解释,对于回答正确小组教师要给予奖励,对于回答错误的小组教师要给予鼓励,使初中生爱上竞赛,爱上道德与法治。
1.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实践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初中生在课本中学到再多的知识,学的再好,如果没有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那么这项学习是不成功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亲身实践的教学方式,把初中生带到户外,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这样不仅可以让初中生更加理解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做到学以致用,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2、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体验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使儿童在自己喜欢
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传统课堂的纯粹传授枯燥无味,甚至无法让学生思想集中,而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再现,引领学生在课堂中走进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体验,能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很好地融合,有效地激活了课堂。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其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积极的、主动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找到采用新的、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初中生的视线,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让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初中生在实践中充分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把知识变得实际化、生活化,快速、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文化素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开展体验式班会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卓玛吉.文学教育(上).2017(12)
[2]初中信息技术体验式课程开发研究[J].杨睿.商.2014(23)
[3]“体验式”写作教学的瞄靶[J].何捷.中初中教师培训.2016(05)
[4]体验式德育故事二三事[J].况丽华.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
[5]体验式班会主题设计研究[J].林映霞.教师教育论坛.2017(06)
【关键词】 体验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初中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成熟,自制力非常的薄弱,不能严格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初中生做事情全凭兴趣出发,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与知识,经常会付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与事情,往往会抛之脑后,不去理会。现如今,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已经重视起这项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是初中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都是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对,没有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如何采用“体验式”模式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1、教师应该把“体验式”教学应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道德与法治》是一项覆盖面广、知识复杂的学科,需要教师为初中生不断的讲解、分析,因此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文化水平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起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让初中生完全的理解教师所教授的东西,才能逐渐的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文化素养。现阶段,大部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用原来的课堂教学方式,每天都是按照课本去教授,没有一点新意,使课堂的气氛变得非常的沉闷,初中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会出现不注意听讲的情况,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不能理解课堂上的知识,不利于初中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能够调动初中生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初中生感受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乐趣,使他们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文化素养。下面对“体验式”教学如何使用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唱歌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中有很多的歌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遇到这样的课程时可以采用唱歌的教学方式,不应该直接进行讲述,提出这堂课的中心思想,这样不利于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不能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在这时,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先让初中生自己看一遍今天所学的知识,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语言把歌曲唱出来,让他们自己去理解,教师要在旁边进行辅导,对于观点正确的初中生,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对于观点不正确的初中生,教师要给予引导,这样不但可以让初中生亲身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使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透彻,记忆更加的深刻,能够平稳的推动初中生的发展。
1.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竞赛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虽然非常的贪玩,但他们的好胜心是非常强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教学方式,带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充分的活跃起来,增加初中生的参加感,使初中生在课堂上深入的了解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初中生分成若干组,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然后让初中生在组内进行讨论,接着小组内选出代表进行辩论,最终教师给出观点并进行解释,对于回答正确小组教师要给予奖励,对于回答错误的小组教师要给予鼓励,使初中生爱上竞赛,爱上道德与法治。
1.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实践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初中生在课本中学到再多的知识,学的再好,如果没有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那么这项学习是不成功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亲身实践的教学方式,把初中生带到户外,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这样不仅可以让初中生更加理解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做到学以致用,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2、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体验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使儿童在自己喜欢
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传统课堂的纯粹传授枯燥无味,甚至无法让学生思想集中,而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再现,引领学生在课堂中走进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体验,能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很好地融合,有效地激活了课堂。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其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积极的、主动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找到采用新的、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初中生的视线,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让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初中生在实践中充分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把知识变得实际化、生活化,快速、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文化素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开展体验式班会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卓玛吉.文学教育(上).2017(12)
[2]初中信息技术体验式课程开发研究[J].杨睿.商.2014(23)
[3]“体验式”写作教学的瞄靶[J].何捷.中初中教师培训.2016(05)
[4]体验式德育故事二三事[J].况丽华.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
[5]体验式班会主题设计研究[J].林映霞.教师教育论坛.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