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低年级看图写话
【作者】 盖雪艳
【机构】 黑龙江省萝北县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提出了新的目标,提倡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说清话。”简单一句话,包括了语文素养的各个领域,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我们作为孩子写作的引路人,一定要掌握恰当的方法。以下是我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积累下来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培养兴趣,乐于写话
低段的孩子对任何事都市充满了好奇心,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可以借此对孩子进行兴趣培养,写话的前提是让孩子乐于表达,敢于把自己想问,想说的东西表达出来,并能表述清楚,这就可以了。记得指导《洗衣服》一图时,因为孩子们一眼就可以看明白,是一个小女孩在洗衣服的画面,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要洗衣服吗?”听了问题后,孩子们的回答的确很精彩,甚至有些让我出乎意料。有的说她是个爱劳动的孩子,有的说她是个懂事的女孩儿……听了孩子们的精彩回答,我继续追问,看到小女孩这样做,你们又想怎样做呢?孩子此时的兴趣已被调动起来了,表现得很积极,争先恐后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显而易见,孩子们从小并不排斥写话,而是缺少更合适的指导与引导。
再如指导《做值日》一图时,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真实情景,孩子们善于表达,并能表述得很清楚。大家是如何分工的?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让孩子们分享劳动的快乐与喜悦,在无声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训练孩子的表达,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对写话训练会有新的感知。
二、指导观察,学会写话
孩子们往往想把自己发现的新事物告诉大家,但他们在描述时,没有一定顺序,让人听不明白。我们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去看,去说。比如《春天》一图,我们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方位去观察,这样,孩子听懂了,也明白了,应该怎样看图上的事物了,因此把远处的山,近处的小河。空中的白云和燕子,草地上的小动物,都表述得一清二楚。?
再如《美丽的大海》一图,让孩子学会观察方法,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放眼望去,一片蓝蓝的海水直到天际,雪白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过来,这样不禁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了。
有这样一组图:图一、小猫看见水盆里有一条鱼。图二、小猫把水盆弄翻了。图三、鱼跳出水盆。图四、小猫在水盆边手舞足蹈,在孩子的细心观察下,完成佳作《看小猫吃鱼》。小作者通过入微的观察,合情的合理想象,将小猫吃鱼的全过程写得生动有趣而又曲折,读来非常有趣。
三、句式训练,强化写话
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训练目的及训练要求,作为教者的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对孩子们进行句式训练,比较常见的句式有?:“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指导《妈妈买菜》一图时,让学生掌握“三素句”的写法即可。即:谁?在哪儿?干什么?能明确运用这种句式,对这类简单的画面描述就不再是问题。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这便是典型的“四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结果怎么样?或心情如何?孩子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只要能看懂图意,在按照顺序回答完整,就能顺利完成一篇佳作。
比如《讲卫生》一图,孩子按顺序有条理地回答后,结论是:早上有一个小妹妹在楼下的垃圾箱那儿清理垃圾,她做得很仔细,其实这已经很完整了,但孩子最后还有补充——她从小就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每次她吃完东西,都把果皮扔进垃圾箱。瞧瞧,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能让孩子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再如《下课了》一图,明确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可以引导孩子运用排比句式,有的一一有的一一有的一一还有的一一这样孩子不仅能清楚地把握图意,还能清楚地叙述图意,这样的排比句式训练也比较常见,可以用在《下雪了》,《做值日》这类题目的训练之中。
主题图中时常会有一些小动物,那我们常用的句式就是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它长的什么样?它在干什么?而对水果类,常用句式又是?:图上画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味道的?你喜欢吃吗?显而易见,看图说话及写话,都会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只要注意孩子在生活中认真观察,细心体会,对身边的事物了如指掌,那在说话和写话的过程中都不会遇到困难。
四、善于积累,运用写话
看图训练有一定难度,要让孩子善于思考,看到的每一幅图都要让孩子多看多想多说。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都有谁?看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觉得看图并不是一件难事,能很快地进入状态,明白图意。通过想一想,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力,图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事这么开心?可能发生了什么?在长期坚持训练中,孩子会学会独立思考,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许多奇思妙想就这样诞生了,也就有许多离奇的故事问世。说一说,培养表达能力。怎样能准确把握图意,这就要勤于思考,遇到问题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去想,选择最佳方案,又如何能准确叙述图意,就取绝于平时的积累,对一些好词佳句,要学会积累,能做到分类积累是最好。平时还要让孩子记生活日记,把一天中最快乐的,最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哪怕是一句话也可以,只要是表述清楚即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是语言学习的最好课堂,大自然就是一幅美好的图画,观察大自然,就有了写不完的话,只有勤于思考,善于积累,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五、发挥想象,拓展写话
点点连线,勾勒成面,面面俱到,自然就能立体呈现美丽的画面。我们要从多角度去描绘,一篇文章,我们要写得更饱满,更深刻,那就得充分发挥想象,仔细观察图中的人物,看看他的动作,结合周围的环境,想一想,他可能在做什么呢?
有一小朋友,结合图中提供的材料,充分展开想象,说爷爷是个戏迷,在看戏入迷时,跟着演员学习,把自己给摔着了,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戏迷呀,把爷爷对戏的着迷劲儿表现得非常好,语言生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于连环画,孩子编的故事更是有趣,有一连环画,图一小朋友看见风敲窗户,图二妈妈告诉他要下雨了。在小作者奇思妙想之下变成如此这般?:一阵大风吹来。忽然,我听见窗户被敲得“澎嘭”作响,我奇怪地问:“是谁在敲?”妈妈笑着对我说:“孩子,那不是人,是风。是要下雨了。”我很惊讶。心里想:风怎么会知道要下雨了呢?正这样想着,雨果然下起来了,哦,原来风是一个天气预报员啊!
通过这样丰富的想象力,竟能把一件普通的小事描述得这么生动,让读者读起来多么有趣味,又怎么能让孩子不喜欢编写故事呢?
培养孩子看图写话,兴趣是立足点。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以恰当的引导,并在教学中不断的强化训练,在生活中不断的学习积累,画是静止的,思维是活动的。特别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中应拓宽孩子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加上平时语言的积累,再把想象转化为连贯的文字就不难了。
一、培养兴趣,乐于写话
低段的孩子对任何事都市充满了好奇心,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可以借此对孩子进行兴趣培养,写话的前提是让孩子乐于表达,敢于把自己想问,想说的东西表达出来,并能表述清楚,这就可以了。记得指导《洗衣服》一图时,因为孩子们一眼就可以看明白,是一个小女孩在洗衣服的画面,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要洗衣服吗?”听了问题后,孩子们的回答的确很精彩,甚至有些让我出乎意料。有的说她是个爱劳动的孩子,有的说她是个懂事的女孩儿……听了孩子们的精彩回答,我继续追问,看到小女孩这样做,你们又想怎样做呢?孩子此时的兴趣已被调动起来了,表现得很积极,争先恐后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显而易见,孩子们从小并不排斥写话,而是缺少更合适的指导与引导。
再如指导《做值日》一图时,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真实情景,孩子们善于表达,并能表述得很清楚。大家是如何分工的?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让孩子们分享劳动的快乐与喜悦,在无声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训练孩子的表达,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对写话训练会有新的感知。
二、指导观察,学会写话
孩子们往往想把自己发现的新事物告诉大家,但他们在描述时,没有一定顺序,让人听不明白。我们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去看,去说。比如《春天》一图,我们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方位去观察,这样,孩子听懂了,也明白了,应该怎样看图上的事物了,因此把远处的山,近处的小河。空中的白云和燕子,草地上的小动物,都表述得一清二楚。?
再如《美丽的大海》一图,让孩子学会观察方法,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放眼望去,一片蓝蓝的海水直到天际,雪白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过来,这样不禁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了。
有这样一组图:图一、小猫看见水盆里有一条鱼。图二、小猫把水盆弄翻了。图三、鱼跳出水盆。图四、小猫在水盆边手舞足蹈,在孩子的细心观察下,完成佳作《看小猫吃鱼》。小作者通过入微的观察,合情的合理想象,将小猫吃鱼的全过程写得生动有趣而又曲折,读来非常有趣。
三、句式训练,强化写话
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训练目的及训练要求,作为教者的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对孩子们进行句式训练,比较常见的句式有?:“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指导《妈妈买菜》一图时,让学生掌握“三素句”的写法即可。即:谁?在哪儿?干什么?能明确运用这种句式,对这类简单的画面描述就不再是问题。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这便是典型的“四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结果怎么样?或心情如何?孩子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只要能看懂图意,在按照顺序回答完整,就能顺利完成一篇佳作。
比如《讲卫生》一图,孩子按顺序有条理地回答后,结论是:早上有一个小妹妹在楼下的垃圾箱那儿清理垃圾,她做得很仔细,其实这已经很完整了,但孩子最后还有补充——她从小就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每次她吃完东西,都把果皮扔进垃圾箱。瞧瞧,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能让孩子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再如《下课了》一图,明确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可以引导孩子运用排比句式,有的一一有的一一有的一一还有的一一这样孩子不仅能清楚地把握图意,还能清楚地叙述图意,这样的排比句式训练也比较常见,可以用在《下雪了》,《做值日》这类题目的训练之中。
主题图中时常会有一些小动物,那我们常用的句式就是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它长的什么样?它在干什么?而对水果类,常用句式又是?:图上画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味道的?你喜欢吃吗?显而易见,看图说话及写话,都会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只要注意孩子在生活中认真观察,细心体会,对身边的事物了如指掌,那在说话和写话的过程中都不会遇到困难。
四、善于积累,运用写话
看图训练有一定难度,要让孩子善于思考,看到的每一幅图都要让孩子多看多想多说。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都有谁?看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觉得看图并不是一件难事,能很快地进入状态,明白图意。通过想一想,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力,图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事这么开心?可能发生了什么?在长期坚持训练中,孩子会学会独立思考,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许多奇思妙想就这样诞生了,也就有许多离奇的故事问世。说一说,培养表达能力。怎样能准确把握图意,这就要勤于思考,遇到问题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去想,选择最佳方案,又如何能准确叙述图意,就取绝于平时的积累,对一些好词佳句,要学会积累,能做到分类积累是最好。平时还要让孩子记生活日记,把一天中最快乐的,最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哪怕是一句话也可以,只要是表述清楚即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是语言学习的最好课堂,大自然就是一幅美好的图画,观察大自然,就有了写不完的话,只有勤于思考,善于积累,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五、发挥想象,拓展写话
点点连线,勾勒成面,面面俱到,自然就能立体呈现美丽的画面。我们要从多角度去描绘,一篇文章,我们要写得更饱满,更深刻,那就得充分发挥想象,仔细观察图中的人物,看看他的动作,结合周围的环境,想一想,他可能在做什么呢?
有一小朋友,结合图中提供的材料,充分展开想象,说爷爷是个戏迷,在看戏入迷时,跟着演员学习,把自己给摔着了,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戏迷呀,把爷爷对戏的着迷劲儿表现得非常好,语言生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于连环画,孩子编的故事更是有趣,有一连环画,图一小朋友看见风敲窗户,图二妈妈告诉他要下雨了。在小作者奇思妙想之下变成如此这般?:一阵大风吹来。忽然,我听见窗户被敲得“澎嘭”作响,我奇怪地问:“是谁在敲?”妈妈笑着对我说:“孩子,那不是人,是风。是要下雨了。”我很惊讶。心里想:风怎么会知道要下雨了呢?正这样想着,雨果然下起来了,哦,原来风是一个天气预报员啊!
通过这样丰富的想象力,竟能把一件普通的小事描述得这么生动,让读者读起来多么有趣味,又怎么能让孩子不喜欢编写故事呢?
培养孩子看图写话,兴趣是立足点。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以恰当的引导,并在教学中不断的强化训练,在生活中不断的学习积累,画是静止的,思维是活动的。特别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中应拓宽孩子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加上平时语言的积累,再把想象转化为连贯的文字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