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作者】 范云巧

【机构】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三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学好小学数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思维与素质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面对多位数计算或是较为复杂的数学计算题时,还不能顺利地求解出正确答案。估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对数学计算结果进行非精确估计的计算方法。在解决一些对计算结果精度要求不高的数学问题时,科学地使用估算的计算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大大提升解题速度。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评价方式

  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向学生传递估算的思想,并教授给学生具体的估算技巧与方法,既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计算的效率,也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处理各种数学问题。精确计算教学是锻炼和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数学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以精确计算作为数学计算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精确计算”的思维观念已在不少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不少学生在解决任何类型的数学题目时都要先进行精确计算,这极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估算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估算意识。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重要性
  小学数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含义深广的学科,虽然数学知识大多与数字、符号和公式等密切相关,看似是具有较强理论性而缺乏实用性,但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也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商品买卖以及多种方案决策等问题就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性。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判断决策类问题,如数量是否足够、大小是否合适等相关问题时,我们有时只需要得出一个大致的、粗浅的结论就足够了,而并不需要精确地计算出具体的数学答案。因此,实施小学数学的估算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小树立起粗略计算的思想意识,并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时努力寻求最简、最快的解决途径,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效率与思维灵活性。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方法
  1、从数学思想出发,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数学思想是一种运用符号化、公式化的思维和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只有帮助学生培养起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变通,而不至于陷入机械学习的低效学习陷阱。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成功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且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估算的思维意识[1]。
  如在讲解三年级教材中出现的“葡萄每箱39元,柑橘每箱31元,王先生带了300元,买5箱葡萄够不够?买7箱柑橘够不够?”一题时,由于此阶段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其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将该题中较为复杂的数字计算转化为与学生当前能力水平相适应的简单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后得出将“39”看作“40”,将“31”看作“30”,然后再将其与箱数相乘,以大致判断出金额是否足够的结论。
  2、从教学情境出发,丰富学生估算体验
  教学情景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刻意营造或创设的氛围或情景。小学生对过于抽象化和理论化的知识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从教学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在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估算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用生活气息浓厚的典型例题以丰富学生的估算体验。
  如教师可以突破教材习题的限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创造性地编撰相关例题,通过引导学生对例题描述场景进行代入式的想象,以提高学生的估算积极性。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题“小明去文具店为全班46名同学买铅笔,已知一支铅笔2元钱,那么小明带了100元现金是否足够呢?”由于小学生大多都经历过买文具的体验,因此这类例题能够更加容易地引起学生的解题兴趣,而教师只需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提示,则学生往往能够轻松地得出正确结论。
  三、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评价方式
  1、重视估算思维评价
  受惯性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当前小学生在求解数学计算题时还是会在第一时间使用精确计算的方法,力求解出标准的正确答案。虽然这种严格的精确计算思维有利于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认知水平,但在解决与估算相关的数学问题时却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利于学生解题效率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转变评价观念、变革评价方法,在估算内容的教学实践中重视对于学生的估算思维评价,以增强学生灵活使用估算思维的信心和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谋道具体例题的解题方法时,先邀请学生阐述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考察学生是否有将复杂数字拟值化、简单化的估算思维,并对未能运用估算思维的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并对拥有估算思维的学生进行积极地表扬与鼓励。
  2、重视估算过程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要求教学应“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时也应对重视对于学生估算过程的评价,从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估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进行积极解决。如对于“58X247”这道直接计算的估算题目,一些学生可能会将“58”估作“60”,而一些学生可能会将“58”估作“56”,虽然这两种估算方法得出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别,但是教师应当对两种估算过程都给与充分的肯定,保护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结语
  总之,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估算教学,提升估算教学成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丰富学生估算体验等的教学方法,并采取思维评价和过程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获得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笑琴.着力方法指导 重视有效评价——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