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 丁国波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仁和镇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知识性、启迪性、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心理。教师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本文从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知识性、启迪性、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心理。教师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创设合理的情境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相信学生是愿意学习的,也是能够学好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运用语文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语文的愿望和信心。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笔者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诗歌的“诵”的时候,笔者认为“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入角色诵读诗歌,以通过诵读体现诗歌的停顿、节奏、重音、语调等,体味并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朗诵时要求朗诵者“进入到原作品所具有的那种精神状态中去,即所谓‘进入角色’,把原作品创作时燃烧着的思想感情,在朗诵中再一次燃烧起来。”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味诗歌,真正进入诗歌的情境,再现诗歌的激情,和诗人产生共鸣,并用好“高低,强弱,缓急”这三类语调,让学生真正领悟诗歌蕴含的美。学生在练习“诵”中进一步学会学习,大大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其学习兴趣自然也就得到培养了。
  三、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
  四、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中小学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理解范文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理解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理解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多方面理解范文,尽可能展开想象,探寻作者的思想。
  3、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有知识理解相反的情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有知识理解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五、注重非智力因素
  在目前的学习压力下,普遍的心理困扰有:学习竞争激烈,课业压力过重,各方面的期望过高,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等造成厌学情绪加重。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方法、战胜困难、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自信心的确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充满关怀以及和谐气氛下学习成长。
  总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鲜活的个体,实行新课程标准,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十根手指有长短,更别说是来自各个家庭的性格迥异的学生了,他们在学习能力、方法、态度上都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然后再教给他们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成绩的提高,自然而然也提高了全班的成绩,当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授与和启发》、(《叶圣陶集》第14卷)。
  [3]叶圣陶、《教学举例》、(《叶圣陶集》第14卷)。
  [4]吴修龄、《围炉诗话》。
  [5]宾敬、《中小学语文活动课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