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

【作者】 赵惠琳 顾天虹

【机构】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崇文学校课题组



【正文】  【摘 要】 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重视资料的搜集整理;注重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明确语言表达的技巧。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整理;想说的欲望;个体差异;表达技巧

  我国有着悠久的语言历史和灿烂的语言文化,翻开史册凭借高超的语言艺术立下了丰功伟绩的人不胜枚举:晏子使楚中的晏子,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等感染当世,名垂千古。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必备的一种素质与能力。在综合性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学生因为无法清楚、准确、流畅地表达心里想法,出现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的窘态。大家都知道,侃侃而谈的辞令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来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1、重视资料的搜集整理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为了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就要引导学生重视资料的积累。每次在综合性教学前,我都会针对即将教学的主题,分成几个教学板块,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去准备其中一个板块的资料。如在教学《献给母亲的歌》这个综合性学习时,我将本主题的教学分成了五个板块:1、有关描写母亲的诗歌名言俗语或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4、展现母亲形象的歌曲、摄影等作品。5、与母亲有关的名言、俗语。之后就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分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搜集的方式多样:可利用网络,也可利用手上、身边的资料。整理方法也根据个人情况来定,可手抄,也可打印,或用幻灯等形式。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让学生在发言时有内容可说。并且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整理剪辑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还需要和家长老师同学等进行沟通,这样无形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更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了训练。
  2、注重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一位优秀的老师会让学生迫切地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与同伴交流内心感受。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奇思妙想才会奔涌而出,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握好利用好教材,再借助语言、多媒体等营造好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景,将学生引入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之中,产生表达的愿望,想说敢说、畅所欲言,积极交往互动,获得身心的愉悦与审美感受。如在教学《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个综合性学习时,首先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几幅春意盎然的图片,并配上轻松舒缓的背景音乐,接着提问:同学们,在这些图画中,你们见到了春的哪些踪迹?由此你们想到了哪些描绘春天的词语、诗词?学生们立刻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可见,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表达,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3、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由于受自身个性、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存在较大差别。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而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方法使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获得提高。如: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将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留给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句?),帮助其建立自信,从而一步步提高表达能力。自然,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应提高问题难度(你们由大自然的春天,联想到人生的哪些春天?),提高评价标准,使他们获得更大提高。
  4、明确语言表达的技巧
  在锻炼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语言表达的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会根据教学主题、学生个人实际等给学生提出语言表达的技巧:(1)说话时要做到口齿清楚,表达准确。表述要清楚,就是在说话时字音准确、吐字清晰,而不能像含着热豆腐,让人听起来很费劲,甚至有的关键词没说清,让人产生误解。(2)说话要注意语速的快慢适中。一般来说,当叙述事情时,以中速为宜,当说到紧张之处时,语速要加快,当说到悲伤的内容时,语速要放慢。(3)中心要突出,条理要清楚。发言时,要求学生紧扣问题来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在脑海中疏理一下。不要答非所问,漫无边际,颠三倒四。
  当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仅仅在综合性学习中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想真正得到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给他们创设说话机会。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所选内容是健康的积极的均可;周末回家坚持收看新闻;早读时必须大声朗读;课堂上设置互动环节;活动课开展经典诵读、故事演讲等等。
  总之,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到,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想说、善说。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说口生。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增强了交流信心,这体现了学以致用、生活教育合一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