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

【作者】 王作云

【机构】 重庆市潼南区田家九年一贯制学校



【正文】  【摘 要】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发现很多学科与生活都特别地贴近,而物理學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作为初中教学的基础学科,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所学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可以从生活化的教学角度出发,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同时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根据多年来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是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有着较好的教学生活化基础,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构建出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物理教学质量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兴趣为学习的需求,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方式是低效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实行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对学生身边五彩缤纷世界的开发,能够在很多方面丰富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深入的实现学生内在探索欲望与物理知识的好奇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变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为一种兴趣探究的过程。
  (二)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实验室的器材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师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初中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方面,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将物理中一些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地展现出来,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说,将初中物理进行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从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入手,提出物理问题
  从生活总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提出物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初二物理课三态变化中汽化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沾有酒精的棉花包在室温计的外面,然后让学生观察室温计示数的变化,学生会看到室温计的示数为先下降然后上升。再如,教师问学生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刚洗完澡有什么感觉,学生的回答为比较冷。教师可以顺势问:为什么外界温度较高,而我们依然感觉到较冷。最后,教师给部分学生的手臂上擦点酒精,然后让学生对这擦拭酒精的地方吹气,观察手臂上擦拭酒精地点的变化,然后说下自身的感受。学生会回答,酒精消失了,同时手臂感觉比较凉。通过上述的引导,教师告诉学生酒精蒸发不见了,我们今天所要讲授的物理知识为汽化,当我们学习完本节课程之后,大家就会理解到为什么室温计的示数先下降后上升,及为什么在太阳下我们依然感觉到冷,同时也会理解到为什么涂有酒精的手臂感觉到凉。教师通过上述的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有了较为牢固的物理知识体验,在该基础之上讲授物质知识更能够被学生接受,更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率。
  (二)通过简单的实验模式进行生活化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小的实验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比方说,梳头发用的木梳、饮料的吸管、手电筒等简单的工具,同样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实验,例如梳头发使用的木梳,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平时在干燥的天气梳头发会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回答类似“头发都飞起来了”这样的答案,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头发飞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就知道原理,有的学生就不清楚,教师在这时进行简单的实验,并引进“摩擦起电”的教学知识点,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再比如吸管,可以用来在讲解“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并且在每组学生中间放置装满水的纸杯,给每个小组每人一个吸管,并提前在吸管不明显的位置弄坏一个小口,让每个学生自己进行尝试,学生会发现水总是喝不到,然后逐渐发现问题所在,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将缺口堵住,或将坏的部分剪掉,最终都喝到水为目的,然后教师引进大气压强的知识教学,在提升学生参与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巧妙设定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性以做不完的习题为作业,学生只有不断地通过做题巩固学到的知识,但是在学生的眼中,只有做不完的习题,完不成的作业,很少有时间接触外面的世界,又怎么去领略生活中物理的存在现象,所以在教师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生活情况进行课后作业设定。比方说,在讲解跟热学有关的物理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烧水过程的现象,了解水开和没开的声响差别,并让学生自己进行猜测,了解“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原理。在讲解声传播的时候,让学生课后寻找能够传声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并制作相关的一些道具,例如“传声筒”;在讲“认识浮力”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空的牙膏皮卷成团和舒展开来,哪个在水中的浮力大?”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找出结果。以此类推下去,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设定相关的作业内容,并让作业的内容更加生活化,以此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进课堂,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动手、思考等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我国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冬梅.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探究[N].发展导报,2010(03)
  [2]黄炳君.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