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作者】 张 俊

【机构】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正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3节。本节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该节内容是在初步了解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膜的功能,是对已掌握知识的拓展。本节内容共安排1课时,内容是:小分子物质或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胞吞胞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自行构建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图例,让学生区分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三、课标要求
  3.1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3.1.1  阐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1.2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1.3  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4.1生命观念: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4.2科学思维: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4.3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对图标的解读能力。
  4.4社会责任: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以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5.1教学重点:小分子物质或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5.2教学难点: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与板图相结合
  七、教学方法
  设疑法、对比法和概念图法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