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作者】 赵庆平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第四中学
【正文】 【摘 要】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是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最为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而全面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是摆在众多一线教师面前的首要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化学;兴趣;激发;培养
一、引言
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全面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化学自然也不例外。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们而言,化学对于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只有首先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化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然而,如果依然延用传统教学中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恐怕很难真正达成上述目标,那么究竟如何真正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呢?由此可见,对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与培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分析
要想真正有效激发与培养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 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是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教师都开始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如何做好课堂的导入工作,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等。事实上,无论是课堂的导入,还是多媒体的应用,这些都应该只是课堂教学中的辅助环节,仅仅应该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好,如何让这些环节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核心环节的授课时间。因此,教师一定要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立足于教材的实际特点,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水平和个体性差异等,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合理化、科学化地去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既能做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激发学生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关键
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重点和难点。难点就是那些对于学生来说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的知识点,而重点则是指那些颇为重要的知识点。为此,教师一定要力求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我们以新教材的人教版必修2的《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这部分的教学为例,其教学重点在于了解并掌握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的难点则在于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为了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教师可以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交流联系互相穿插的活动课形式,同时可以运用发现法和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
第一, 创设教学情境
首先,教师要完成新课的导入,针对本部分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趣味小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希望能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这里采用简易的热气球飞天实验,所用材料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塑料 袋、易拉罐底、酒精、棉花等,当塑料袋真正飞起来的时候,学生们很兴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时抛出问题,为什么塑料袋能够飞起来?刚才的实验实现了什么能量之间的转换呢?热能与化学能之间又有哪些具体的转换形式呢?
第二,学生分组讨论,找寻问题的答案,最终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抛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人数进行恰当分组,让学生根据趣味小实验,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并经过思考和讨论加以理解与掌握。
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尽快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对于重点的讲述,教师通常可以反复讲解,加以强调;对于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通过板书或者投影演示、问题讨论等方法。
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符,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与此同时,分组要恰当合理,尤其要注重照顾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感受。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代里,多媒体开始走进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具有很有优势,如:
首先,通过多媒体,可以有效减少教师的板书工作量,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的其它环节;
其次,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
再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更大的教学信息量在课堂上展现;
最后,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虽然有着诸多的优势,但却并非是万能的。为此,教师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性:
第一, 多媒体教学适用于比较抽象,同时学生又难以理解的内容
第二,多媒体教学适用于一些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却数量多的小问答题和文字题等;
第三,多媒体教学适用于复习课中对于相关内容的总结与归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出,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学的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的化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为此,对于众多一线的高中教师而言,一定要充分意识到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提升化学能力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创新,勇于探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饶峰.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20.
[2] 田丽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20.
【关键词】 化学;兴趣;激发;培养
一、引言
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全面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化学自然也不例外。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们而言,化学对于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只有首先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化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然而,如果依然延用传统教学中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恐怕很难真正达成上述目标,那么究竟如何真正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呢?由此可见,对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与培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分析
要想真正有效激发与培养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 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是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教师都开始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如何做好课堂的导入工作,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等。事实上,无论是课堂的导入,还是多媒体的应用,这些都应该只是课堂教学中的辅助环节,仅仅应该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好,如何让这些环节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核心环节的授课时间。因此,教师一定要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立足于教材的实际特点,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水平和个体性差异等,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合理化、科学化地去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既能做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激发学生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关键
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重点和难点。难点就是那些对于学生来说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的知识点,而重点则是指那些颇为重要的知识点。为此,教师一定要力求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我们以新教材的人教版必修2的《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这部分的教学为例,其教学重点在于了解并掌握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的难点则在于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为了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教师可以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交流联系互相穿插的活动课形式,同时可以运用发现法和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
第一, 创设教学情境
首先,教师要完成新课的导入,针对本部分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趣味小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希望能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这里采用简易的热气球飞天实验,所用材料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塑料 袋、易拉罐底、酒精、棉花等,当塑料袋真正飞起来的时候,学生们很兴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时抛出问题,为什么塑料袋能够飞起来?刚才的实验实现了什么能量之间的转换呢?热能与化学能之间又有哪些具体的转换形式呢?
第二,学生分组讨论,找寻问题的答案,最终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抛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人数进行恰当分组,让学生根据趣味小实验,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并经过思考和讨论加以理解与掌握。
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尽快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对于重点的讲述,教师通常可以反复讲解,加以强调;对于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通过板书或者投影演示、问题讨论等方法。
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符,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与此同时,分组要恰当合理,尤其要注重照顾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感受。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代里,多媒体开始走进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具有很有优势,如:
首先,通过多媒体,可以有效减少教师的板书工作量,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的其它环节;
其次,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
再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更大的教学信息量在课堂上展现;
最后,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虽然有着诸多的优势,但却并非是万能的。为此,教师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性:
第一, 多媒体教学适用于比较抽象,同时学生又难以理解的内容
第二,多媒体教学适用于一些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却数量多的小问答题和文字题等;
第三,多媒体教学适用于复习课中对于相关内容的总结与归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出,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学的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的化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为此,对于众多一线的高中教师而言,一定要充分意识到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提升化学能力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创新,勇于探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饶峰.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20.
[2] 田丽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