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混合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朱佳梅 孙 毅 戈力娟

【机构】 黑龙江省哈尔滨石油学院



【正文】  【摘 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高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作为开放教育各专业的公共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不应只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不能忽视部分成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不同程度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收集网络信息知识的能力。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的授课目的,和应用型本科的学苗普遍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制能力稍差的问题。提出将微课、MOOC、Spoc、翻课、快课结合的“五课合一”授课模式和传统授课模式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研究实践表明,教学成果得到显著改善。
  【关键字】 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五课合一

  (1)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高校大一新生所学课程,新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及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在制定目标体系、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等过程中,使用微课课程可以解决新生中存在的这个问题,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并被学生接受。
  (2)由于逻辑性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结构相对复杂等的课程内容是不适合用微课课程教学的,所以如何较准确地定位课程内容的难度及复杂性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3)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微课课程的特点及特殊性,怎样才能全面地进行较合理的分类及应用范围的确定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混合教学模式
  (一)确定计算机基础“混合教学”授课课程的目标体系
  “微课、MOOC、Spoc、翻课、快课”课程隶属于“在线”课程范畴,计算机基础微课课程的设计应遵循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以课程的基本要素为指导,并遵循系统方法的一般过程。因此,要使设计的该“微课、MOOC、Spoc、翻课、快课”五课合一模式更有针对性,并能被学生普遍接受,先要确定合理的该目标体系。(分层次、案例、项目驱动、产学融合)。因材施教,有利于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针对非计算机各类专业不同的需求,构建三大类别(经管类、理工类、外语文学艺术类)的二个层次的分类分层次培养课程体系。在每一类内又按学生入校时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分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教学层次,按基本的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第二层次为较高教学层次,按已掌握基础计算机知识、或具有基本编程能力组织教学。













  步骤目标
  (二)教学模式中各个阶段的实施方案及内容
  针对如何使“微课、MOOC、Spoc、翻课、快课”课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能在教学中较好地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从教学的前、中、后三大模块构建高校计算机基础“线上”课程的教学模式框架,并制定该教学模式下的各阶段:学习内容的组织、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微视频的设计等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及过程。然后,通过哈尔滨石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反馈信息的收集,进行改进、实践、再改进、再实践的反复循环方式,使其形成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三)无纸化试题库考核内容质量和考核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考试内容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考核内容要能够反映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突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考核,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考核内容严格依据大纲要求,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制定考核方案,重点突出、难易得当,重在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试题库是无纸化考核系统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关乎考核的效果。考试题库的命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侧重实际应用,尽可能避免死记硬背和较为复杂的理论计算。依据课程特点选用标准化试题库,试题库的内容全面,覆盖面宽,既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其范围包括课堂讲授内容、实验实训内容、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内容等。采用上机随机组题考试方式,实现真正的教考分离。多年的试题库建设,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试题有的放矢。试题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授课教材为标准,注重针对相关课程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尽量避免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定义等内容。各章节中的覆盖分数与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数成比例。建设题库的原则是覆盖课程的每个知识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用不同试题形式出现,例如,用程序填空和程序改错两种不同形式考核同一个知识点。每道试题要求准确、严密,不可有二义性。
  (2)知识点编排合理。试题知识点是指试题考核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所属的知识点,是重要的试题技术参数之一。该参数便于在试题库中筛选试题,为系统自动选择考核内容、生成试卷提供了标准依据。考核系统把课程的内容按照自然章节顺序划分为若干知识点,区分为熟练掌握、掌握、了解、熟悉等四个层次,确定每一层次所占考核比重,给出符合课程特点的题型。相同知识点的试题可以在一种题型中多次出现,也可以在不同的题型中多次出现,使考核方式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3)试题库定期更新。为保证试题质量,课程负责人每学期初都组织任课教师整理已有题库,根据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充实、调整和更新试题。锁定教学内容,废弃已不再适用的老题、偏题以及通过考试认为可能产生歧义的题目,充实新技术、新题目。为了考试的准确性、严密性及避免考题重复,任课教师出题后还要相互对换审题。一个即将进入题库的新题通常要经过若干名教师的审核。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还要在试题库中加入一定量的新题,而且保证这些新题学生一定能抽到。
  (4)考核方案平时与期末分离。尽管题库中同一类型以及同一知识点的试题都保证一定的数量,而且每一种组题方案通常可以随机生成1-100份试卷,其中每份试卷的考题都不重复,基本覆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但为了进一步保证考核的公正与公平,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还做到了考核方案的平时与期末分离。即学生平时练习的题目和期末考试的题目是不重复的,同一个知识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试题中。题目出现以后,让学生感觉到题目很新鲜,但还不是偏题、怪题。
  2.混合教学模式实施及效果
  以上的研究成果提出将五课合一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再根据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更新策略,并提出有效性的建议,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及应用性,以便其它学科参考和借鉴。在哈尔滨石油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济管理专业、自动化专业、机械6名教师教学和学习实践中。试点的2017级和2018级新生共计1153人实践证明,教改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限于篇幅,现列举系列数据中的几项为例。
  从期末成绩这一客观数据来看,改革试点的2017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平均成绩为80.9、2018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平均成绩为82.1,比2016级该门课程的平均成绩(75.8分)提高5.1分和6.3分。考虑到该课程的实施规模,学生平均成绩近5分的提升已充分论证了本次教改所取得的成效。
  以互动分析系统理论为基础,选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两个班进行了四次实验,采用同课异构的模式,利用课堂实录分析比较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互动情况。经过处理,得到的结果发现,翻转课堂中,学生语言比率同比平均提升,教师言语比例明显下降,说明教师把课堂讲授缩减的同时将课堂主导权平移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讨论、交流和发言的比例大大增加,主动、积极地展现自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逐渐形成。
  结论
  混合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并被学生普遍接受。通过制定该目标体系,并构建高校计算机基础微课课程的教学模式框架,制定该教学模式各个实施阶段具体方案和流程,通过实践、改进和更新的不断反复循环,形成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通过从教学角度的综合分析,对计算机基础“微课、MOOC、Spoc、翻课、快课”课程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教学的应用范围,起到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学习反馈为计算机基础“微课、MOOC、Spoc、翻课、快课”课程更好地应用在教学中提出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策略和建议,令“五课合一”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盛.高校利用微课课程促进教学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5,13(3):47.
  [2]李晓,项露芬.微课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应用研发教育信息化.2015(1):239-240.
  [3]闫芳.微课课程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1-89
  [4]王亚萍.高校如何利用微课课程促进计算机教学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14(40):119-120.
  [5]陈利.浅谈微课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7) :203-205.
  [6]周青政.MOOC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考索探微.2013(11):255-257.
  [7]李晓,项露芬.微课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以树人大学《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信息化应用研发.2015(1):239-240.
  [8]俞叶.谈“翻转课堂与MOOC课程开发”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68-70.
  哈尔滨石油学院重点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hsyjg201703;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规划项目,GBE1317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