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在农村学校上好音乐课

【作者】 翁雪莹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名山镇学校



【正文】  在高举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学校的小学音乐课几乎还是“唱歌课”,?也就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在农村孩子的心里,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学会唱歌,就是上好了这件音乐课。而如果教育改革后,国家对农村教育教学投入力度加大,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使得农村的音乐教育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习兴趣
  通常音乐课的课型有以唱歌为主的唱歌课、以欣赏为主的欣赏课、以游戏律动为主的律动课、以综合训练为主的训练课这四种课型。在导入新媒体之后,可能先搜索歌曲作者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感受全曲情绪,再由教师来教唱,而学生展示阶段,可以连接电脑麦克风让学生以个人独唱或小组合唱的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歌曲情绪,既完善了课堂结构,学生独立思考和独自表现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歌曲描绘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动画视频,再现歌曲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现在中小学音乐课本上音乐欣赏课的占比很大,音乐欣赏课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包括中国民族器乐、西洋乐器等。在新媒体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欣赏《金蛇狂舞》时,通过观看中国民族管弦乐园的演出视频,教师可以从介绍中国民族乐器入手,引导学生感情中国传统乐器的传承,帮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祖国传统文化。
  二、从兴趣入手开启学生的兴趣之旅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每一个音符、节奏型、乐句、乐段都能反映音乐的时间性。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用耳朵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例:
  跑步声:2/4 
     x              x              |            x            x             | |
                                              咚          咚             咚 咚
  大鼓声:2/4  x- | x- ||
                                    咚         咚
  钟表声:2/4  x  x  x  x         |   x  x  x  x ||
                            嘀      嗒          嘀  嗒       嘀 
         嗒  嘀  嗒
    车铃声: 2/4  x  x  x  |  x  x  x  ||
    叮  叮  叮 叮 叮 叮 
  雨滴声: 2/4  x x x x  |  x x x x ||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一直很高,多次反复的练习,一些复杂的节奏就不知不觉中掌握了。
  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自己去创编简单的节奏,节奏拿捏得很准,学生热情也高涨。在这个听、说、做得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三、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在工作中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音乐课是副科,学不学无所谓”“我五音不全,唱歌跑调,再说家长不让我参加音乐活动,耽误学习。”一直以来,音乐课被戏称为“小三门“,不被人们所重视。近几年也有不少艺考生仅仅是用其来作为大学的“敲门砖”,并不是对音乐情有验钟。如何改变人们潜意识中“音乐副科”的地位,这只能从课堂做起。增强学科的吸引力。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在音乐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展示音乐的意境,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生活的提炼,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使他们觉得学习音乐“好玩”。我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了如下策略。赏析、跟唱,进入意境。如学习《保卫黄河》时,在学生听的过程中,结合形成背景分步介绍,使学生在理解歌意、初步吟唱的基础上,认识到意境与音乐的表现的和谐统一。再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其中引子里长笛活泼明快的优美旋律,摘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还有星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一个又一个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表达出的一段曲折、悲惨的感情经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很多音乐都是有故事内容的,有些通过歌词可以知道,有些需要认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让学生根据歌词编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
  边唱边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一般是通过各种动作来表现的。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真正把学生从桌凳上解放出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音乐王国,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真正要上好一堂音乐课,特别是在农村学校上好一堂音乐课,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老师确实不容易,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去总结经验和学习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课堂更成功,要使音乐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还须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更科学合理,使音乐教学永远充满着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