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李 平
【机构】 广西平南县平山镇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本文就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策略,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和现行中考对阅读的要求,分析了影响学生在英语阅读的主要因素,在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英语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提高
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阅读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不仅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的技能是发展其他技能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涌现了出来,但是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仍然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阅读教学彰显的尤为重要。
一、英语阅读教学任务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的要求
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言语过程,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有著名学者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做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而新课标对中学英语大纲的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其目的就是不仅要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五级目标中对阅读提出如下要求: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学习;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实现这一课程任务的必然途径。
(二)各类考试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近五年我市中考英语试题来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不仅阅读篇幅有所增加,对阅读速度也有相应的要求。命题趋向于考查学生是否能对语篇进行整体把握,能否根据语境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语篇分析和综合利用并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的学生仅仅满足于读懂手中的一本教材,不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不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将难以持续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指导阅读方法,训练阅读速度、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和逻辑推理。诚然,许多英语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收效不是很大;不少的学生在英语考试当中阅读题得分偏低。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以现行初中英语新大纲为依据,通过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意在探讨通过对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效率。
二、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文章,运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教材中的课文教学一般都涉及三个方面的知识,分别是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技能。
(一)、教会学生如何丰富语言知识
在每节英语阅读课上,生词导入环节时,教会学生观察词形,利用构词法来推测出一些词根的派生出来的新词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些常见的表示否定意思的前后缀有: un-(unpleasant),in-(impatient),im-, ir-, dis-(dishonest),-less(useless)等,一些加了后缀之,后词性改变的有:-y(形容词后缀),-ful(形容词后缀),-ly(副词后缀),-er(名词后缀),-ment(名词后缀)等。通过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和学生在阅读文章中的实际运用,在阅读课外文章时,学生遇到生词自然会通过构词法推测词义,俗话说见多识广,词汇量也会伴随阅读量相对扩大。丰富的词汇量来自平时的日积月累,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阅读,告诉学生做个有心人,记录下在阅读中见到的一些有用的单词、短语,固定搭配及句型,无疑对扩大词汇量有帮助。
(二)背景文化知识的扩展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掌握一定的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很必要。英语学习进入一定的阶段,许多学生学习的障碍来自与对英美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掌握一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语感,排除汉语的干扰,提高理解的准确性。英语教学中恰当的导入文化背景知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清文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因此,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导入文化内容,介绍一些与阅读材料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努力探索更多的途径让学生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看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方面的书籍,加深对一些文化现象的理解。实践表明,对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越多,理解的准确率就会越高。
(三)阅读策略的指导
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体裁和结构,教会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教会学生提取、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进一步归纳概括文章的主题等,达到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的目的。
阅读。所谓略读就是很快浏览全文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意。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否找到文章的主题句是关键。主题句是一个能够概括整段大义的句子。一般位于每段的开头,也有放在断尾或段中。找到每段的主题句,那么这些主题句加起来,基本上就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三、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拓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近年来,为了应付中考,复习题、模拟试题充斥市场,占去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使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上去了,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却下来了。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偏向。应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通过阅读实践来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英语阅读教学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本着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如何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摸索总结,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英语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提高
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阅读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不仅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的技能是发展其他技能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涌现了出来,但是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仍然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阅读教学彰显的尤为重要。
一、英语阅读教学任务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的要求
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言语过程,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有著名学者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做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而新课标对中学英语大纲的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其目的就是不仅要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五级目标中对阅读提出如下要求: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学习;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实现这一课程任务的必然途径。
(二)各类考试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近五年我市中考英语试题来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不仅阅读篇幅有所增加,对阅读速度也有相应的要求。命题趋向于考查学生是否能对语篇进行整体把握,能否根据语境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语篇分析和综合利用并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的学生仅仅满足于读懂手中的一本教材,不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不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将难以持续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指导阅读方法,训练阅读速度、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和逻辑推理。诚然,许多英语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收效不是很大;不少的学生在英语考试当中阅读题得分偏低。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以现行初中英语新大纲为依据,通过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意在探讨通过对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效率。
二、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文章,运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教材中的课文教学一般都涉及三个方面的知识,分别是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技能。
(一)、教会学生如何丰富语言知识
在每节英语阅读课上,生词导入环节时,教会学生观察词形,利用构词法来推测出一些词根的派生出来的新词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些常见的表示否定意思的前后缀有: un-(unpleasant),in-(impatient),im-, ir-, dis-(dishonest),-less(useless)等,一些加了后缀之,后词性改变的有:-y(形容词后缀),-ful(形容词后缀),-ly(副词后缀),-er(名词后缀),-ment(名词后缀)等。通过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和学生在阅读文章中的实际运用,在阅读课外文章时,学生遇到生词自然会通过构词法推测词义,俗话说见多识广,词汇量也会伴随阅读量相对扩大。丰富的词汇量来自平时的日积月累,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阅读,告诉学生做个有心人,记录下在阅读中见到的一些有用的单词、短语,固定搭配及句型,无疑对扩大词汇量有帮助。
(二)背景文化知识的扩展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掌握一定的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很必要。英语学习进入一定的阶段,许多学生学习的障碍来自与对英美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掌握一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语感,排除汉语的干扰,提高理解的准确性。英语教学中恰当的导入文化背景知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清文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因此,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导入文化内容,介绍一些与阅读材料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努力探索更多的途径让学生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看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方面的书籍,加深对一些文化现象的理解。实践表明,对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越多,理解的准确率就会越高。
(三)阅读策略的指导
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体裁和结构,教会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教会学生提取、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进一步归纳概括文章的主题等,达到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的目的。
阅读。所谓略读就是很快浏览全文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意。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否找到文章的主题句是关键。主题句是一个能够概括整段大义的句子。一般位于每段的开头,也有放在断尾或段中。找到每段的主题句,那么这些主题句加起来,基本上就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三、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拓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近年来,为了应付中考,复习题、模拟试题充斥市场,占去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使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上去了,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却下来了。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偏向。应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通过阅读实践来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英语阅读教学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本着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如何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摸索总结,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