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 何继伟
【机构】 贵安新区新艺学校
【正文】 【摘 要】 我国学校体育是社会主要教育的基础,学校体育要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打好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造就一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又和作用。
【关键词】 教育;学校体育;特殊作用;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体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自古如此。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很重视体育,他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礼、乐、射、御、节、数,六艺’。”其中射,御属于体育方面的内容。虽然这种体育与今天所说的体育相去甚远,但它毕竟是教育中体育的渊源。我国现代化体育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但又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竞技体育是现代体育的突出表现,大众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并驾齐驱的发展,而学校体育又是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基础。现仅就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做浅要论述。
1、学校体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体育就是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造就这一代新人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学校体育作为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马克思说:“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教育。第二育、即体育学校和军事训练所教授的那种内容。第三,技术教育。又说:“未来的教育对所有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唯一方法。”列宁也曾经指出,为了实现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应该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坚强的健康身体,钢一般的意志和铁一般的肌肉,去迎接这些战斗。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时,就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各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在这片珍贵的文献中,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体育对于振国立,强民体,扬国威,尚武风,学知识的作用。同时鞭挞了当时那种只讲形式、不重事实的,“兵事体操“式的教育。1957年又明确电:“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革命导师关于全面的发展的教育思想,指明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体育之所以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要是由于它自身职能所决定的。其一,从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来看,体育是德育,智育的物质基础,并对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强壮面后学门,道德之进修面效远。其二,学校体育有教育,教养和练身三个方面的任务。教育任务是要通过体育过程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作风的培养。教育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练身任务是使学生身体发育发达,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其三,体育是与德育、智育相互相存相互配合的。而德、智都寄托于身体,没有身体也就没有德、智也。当时,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并不多,有的人认为智是最重要,亦有人认为道德重要,自己认为,这两者都固然重要。但身体却是知识和道德的寄托之所,它好比载知识的车子,装道德的房子。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强健的体魄,什么道德、知识、理想、前途将是一句空话。
2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育质量
如前所述,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促使人体正常发育,增进健康。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绝大多数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首要任务,但也有少数学校只是作为一个动人的口号,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和德育,这是一种陈腐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种重文轻武的传统偏见。在个别学校领导中,对学校体育还存在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抓起升学率就不要的状态。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学校领导把自己的荣誉地位的升降压在学生的升学率高低上,这种做法与当今时代的发展是极不相称的。目前些学生健康状况仍然不好,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和胸围三者之间还不很协调、匀称、脊椎弯曲在部分学生中依然存在,沙眼、近视眼呈上升趋势,心脏二级以上杂音患者在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这与某些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有着直接关系,若再不引起我们重视,继续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根据教育部要求,两课两操的总时间,按每周五天计算,应为255分钟,平均每天应有近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但在中小学执行的过程中,没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两操时间应付了事;两课时间也以所谓抓重点为由随意改为其它课或开不足课。如果说少数正规学校能保持每周的两次体育课,也仅占体育活动时间的35%,而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和社会偏见,部分体育教师也马虎了事:“使体育这一人类自身掌握的极富生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变成了简单、僵化枯燥的固定程式”。造成了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种趋势,如果我们再不狠下绝心来抓这一方面那么我们的祖国花朵又何谈有健康的体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知道人才的培养和构成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身体要素,文化要素和精神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人才、并不是知识,技能的堆积,它需要有两个支柱,一个精神支柱,另个则是身体支柱,它是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三育并重,然者之为学者泽德,智而略于体,及其弊也,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魄,涉水则足痉。故有颜子而命短,有贾身面早天。王勃,卢照邻或纫伤,或坐疲。此皆甚高之德与智也,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之而?矣。”可见,端正办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坚持德、智、体一起抓,教书育人相结合,特别抓好学校体育这一薄弱环节,为培养合格人才和与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切实加强领导,从学校内部解决问题,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唯一途径。
综上所述,当前的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以培养健康的体魄、促进智力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步进行,缺一不可。同时,要加强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儿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战略措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团结奋斗,努力拼搏,为开创学校体育的新局面,为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而迈出踏踏实实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4.
[2]体育院校教材《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4]吴海宽,刘笙,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关键词】 教育;学校体育;特殊作用;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体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自古如此。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很重视体育,他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礼、乐、射、御、节、数,六艺’。”其中射,御属于体育方面的内容。虽然这种体育与今天所说的体育相去甚远,但它毕竟是教育中体育的渊源。我国现代化体育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但又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竞技体育是现代体育的突出表现,大众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并驾齐驱的发展,而学校体育又是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基础。现仅就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做浅要论述。
1、学校体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体育就是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造就这一代新人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学校体育作为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马克思说:“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教育。第二育、即体育学校和军事训练所教授的那种内容。第三,技术教育。又说:“未来的教育对所有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唯一方法。”列宁也曾经指出,为了实现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应该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坚强的健康身体,钢一般的意志和铁一般的肌肉,去迎接这些战斗。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时,就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各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在这片珍贵的文献中,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体育对于振国立,强民体,扬国威,尚武风,学知识的作用。同时鞭挞了当时那种只讲形式、不重事实的,“兵事体操“式的教育。1957年又明确电:“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革命导师关于全面的发展的教育思想,指明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体育之所以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要是由于它自身职能所决定的。其一,从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来看,体育是德育,智育的物质基础,并对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强壮面后学门,道德之进修面效远。其二,学校体育有教育,教养和练身三个方面的任务。教育任务是要通过体育过程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作风的培养。教育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练身任务是使学生身体发育发达,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其三,体育是与德育、智育相互相存相互配合的。而德、智都寄托于身体,没有身体也就没有德、智也。当时,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并不多,有的人认为智是最重要,亦有人认为道德重要,自己认为,这两者都固然重要。但身体却是知识和道德的寄托之所,它好比载知识的车子,装道德的房子。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强健的体魄,什么道德、知识、理想、前途将是一句空话。
2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育质量
如前所述,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促使人体正常发育,增进健康。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绝大多数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首要任务,但也有少数学校只是作为一个动人的口号,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和德育,这是一种陈腐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种重文轻武的传统偏见。在个别学校领导中,对学校体育还存在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抓起升学率就不要的状态。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学校领导把自己的荣誉地位的升降压在学生的升学率高低上,这种做法与当今时代的发展是极不相称的。目前些学生健康状况仍然不好,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和胸围三者之间还不很协调、匀称、脊椎弯曲在部分学生中依然存在,沙眼、近视眼呈上升趋势,心脏二级以上杂音患者在学生中占有相当比例。这与某些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有着直接关系,若再不引起我们重视,继续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根据教育部要求,两课两操的总时间,按每周五天计算,应为255分钟,平均每天应有近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但在中小学执行的过程中,没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两操时间应付了事;两课时间也以所谓抓重点为由随意改为其它课或开不足课。如果说少数正规学校能保持每周的两次体育课,也仅占体育活动时间的35%,而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和社会偏见,部分体育教师也马虎了事:“使体育这一人类自身掌握的极富生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变成了简单、僵化枯燥的固定程式”。造成了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种趋势,如果我们再不狠下绝心来抓这一方面那么我们的祖国花朵又何谈有健康的体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知道人才的培养和构成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身体要素,文化要素和精神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人才、并不是知识,技能的堆积,它需要有两个支柱,一个精神支柱,另个则是身体支柱,它是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三育并重,然者之为学者泽德,智而略于体,及其弊也,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魄,涉水则足痉。故有颜子而命短,有贾身面早天。王勃,卢照邻或纫伤,或坐疲。此皆甚高之德与智也,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之而?矣。”可见,端正办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坚持德、智、体一起抓,教书育人相结合,特别抓好学校体育这一薄弱环节,为培养合格人才和与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切实加强领导,从学校内部解决问题,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唯一途径。
综上所述,当前的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以培养健康的体魄、促进智力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步进行,缺一不可。同时,要加强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儿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战略措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团结奋斗,努力拼搏,为开创学校体育的新局面,为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而迈出踏踏实实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4.
[2]体育院校教材《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4]吴海宽,刘笙,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