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作者】 彭 荣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长安锦尚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已经成为培养其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途径。当下,对于如何培养其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研究仍在继续,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继续分析,希望能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良好习惯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良好习惯;培养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所以不知道学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习与否也全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决定。在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培养其课堂学习良好习惯,就必然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制定相关的培养策略。
一、遵守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对策
课堂常规习惯即最基本的课堂行为准则,种类非常多,大致包括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上课时保持安静、讲文明有礼貌、爱护公物、节约用电、按时完成作业、不作弊等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是让其明白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生,这是入门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其他学习习惯的基础和前提。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需要制定科学的课堂行为规范,把所有可能涉及的课堂行为准则详加说明,并借班会课的机会给学生讲清这些课堂行为规范,并要求学生遵守;第二,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课堂行为管理方法,鉴于现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灵脆弱、自尊心强,所以教师主要还是采用“引导+鼓励”的方式,切记不能骂学生更不能打学生;第三,教师需要在规范课堂行为的同时,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爱闹的天性,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的方式让其在玩中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好习惯。
二、课堂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
课堂认真听讲习惯即上课时专注认真,聚精会神,不会因为外界干扰而转移学习注意力。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堂认真听讲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是认真听讲是仔细认真地听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不开小差;老师讲课时要看者老师的嘴,认真聆听和思考老师讲的什么,并认真记忆;老师书写时,要专注老师写的内容,认真思考、识记写了些什么,并做出记忆;老师朗读时要看到老师读的内容,手指指向书本中正在读的内容,读时手指稍微快向后一字移动,眼睛紧跟着字移动,认真朗读。第二是仔细认真地领会、记录老师课堂上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善于记忆学习;第三是仔细认真的对待老师提出的问题,勤于思考,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何为认真听讲,用肢体语言、图例的方式直观展示认真听讲的行为表现,并通过模拟练习巩固这些行为;第二,教师要善于利用同桌监督、组内监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课堂听讲习惯;第三,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即教师扮演学生,学生扮演老师),让学生体会到班级行为管理的不容易,从而促进其养成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
三、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策
课堂合作学习习惯即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和同学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团结协作的方式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具备良好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学生会有如下表现:第一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不耻下问,不会看不起比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第二,能够认真对待他人的请求,并真心帮助其解决问题;第三,不会妄自尊大,能够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要有科学合理的分组策略,保证每个小组中都不能有完全不对付的两个人,否则教师能耐再大也很难调和;小组分组可以分为2人组、4人组、6人组、8人组,人数不同,分工就不同。分工要有角色,谁做什么,怎么做,都要训练到位,并能对探讨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和提炼以及汇报。第二,教师要多组织和训练合作学习的规范和形成自家独特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过程中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必要的时候还要充当“和事佬”,调和组内矛盾,并教给学生正确的问题处理方式。
四、课堂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对策
课堂独立思考习惯即学生能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让别人帮自己解决。在理想状态下,具备课堂独立思考习惯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问题,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和怎么办,既能不慌不忙,也能认真研究。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独立思考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需要严选教学内容,确保其既能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还稍有难度,可以激发其思考和研究兴趣;第二,鉴于小学生向他人求助的习惯,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先写下“独立解决”四个字,从而时时刻刻提醒他们;第三,为了避免学生落实思维怪圈,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问题思考方式以及一些常用的问题解决方法,例如排除法、假设法等等;第四,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帮助其构建思维导图,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必须要以人本教育理念为指导,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从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遵守课堂常规习惯、课堂认真听讲习惯、课堂合作学习习惯以及课堂独立思考习惯入手,培养其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希望能为小学低年级教师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尹霞. 好习惯 夸出来——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堂习惯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16(30).
[2]李上荣.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 小学科学:教师, 2016(2):183-184.
[3]泽仁玉珍.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 中华少年, 2017(14):52-53.
[4]杜亚亚.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教育[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12).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良好习惯;培养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所以不知道学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习与否也全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决定。在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培养其课堂学习良好习惯,就必然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制定相关的培养策略。
一、遵守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对策
课堂常规习惯即最基本的课堂行为准则,种类非常多,大致包括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上课时保持安静、讲文明有礼貌、爱护公物、节约用电、按时完成作业、不作弊等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是让其明白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生,这是入门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其他学习习惯的基础和前提。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需要制定科学的课堂行为规范,把所有可能涉及的课堂行为准则详加说明,并借班会课的机会给学生讲清这些课堂行为规范,并要求学生遵守;第二,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课堂行为管理方法,鉴于现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灵脆弱、自尊心强,所以教师主要还是采用“引导+鼓励”的方式,切记不能骂学生更不能打学生;第三,教师需要在规范课堂行为的同时,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爱闹的天性,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的方式让其在玩中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好习惯。
二、课堂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
课堂认真听讲习惯即上课时专注认真,聚精会神,不会因为外界干扰而转移学习注意力。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堂认真听讲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是认真听讲是仔细认真地听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不开小差;老师讲课时要看者老师的嘴,认真聆听和思考老师讲的什么,并认真记忆;老师书写时,要专注老师写的内容,认真思考、识记写了些什么,并做出记忆;老师朗读时要看到老师读的内容,手指指向书本中正在读的内容,读时手指稍微快向后一字移动,眼睛紧跟着字移动,认真朗读。第二是仔细认真地领会、记录老师课堂上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善于记忆学习;第三是仔细认真的对待老师提出的问题,勤于思考,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何为认真听讲,用肢体语言、图例的方式直观展示认真听讲的行为表现,并通过模拟练习巩固这些行为;第二,教师要善于利用同桌监督、组内监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课堂听讲习惯;第三,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即教师扮演学生,学生扮演老师),让学生体会到班级行为管理的不容易,从而促进其养成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
三、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策
课堂合作学习习惯即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和同学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团结协作的方式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具备良好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学生会有如下表现:第一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不耻下问,不会看不起比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第二,能够认真对待他人的请求,并真心帮助其解决问题;第三,不会妄自尊大,能够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要有科学合理的分组策略,保证每个小组中都不能有完全不对付的两个人,否则教师能耐再大也很难调和;小组分组可以分为2人组、4人组、6人组、8人组,人数不同,分工就不同。分工要有角色,谁做什么,怎么做,都要训练到位,并能对探讨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和提炼以及汇报。第二,教师要多组织和训练合作学习的规范和形成自家独特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过程中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必要的时候还要充当“和事佬”,调和组内矛盾,并教给学生正确的问题处理方式。
四、课堂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对策
课堂独立思考习惯即学生能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让别人帮自己解决。在理想状态下,具备课堂独立思考习惯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问题,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和怎么办,既能不慌不忙,也能认真研究。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独立思考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需要严选教学内容,确保其既能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还稍有难度,可以激发其思考和研究兴趣;第二,鉴于小学生向他人求助的习惯,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先写下“独立解决”四个字,从而时时刻刻提醒他们;第三,为了避免学生落实思维怪圈,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问题思考方式以及一些常用的问题解决方法,例如排除法、假设法等等;第四,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帮助其构建思维导图,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必须要以人本教育理念为指导,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从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遵守课堂常规习惯、课堂认真听讲习惯、课堂合作学习习惯以及课堂独立思考习惯入手,培养其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希望能为小学低年级教师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尹霞. 好习惯 夸出来——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堂习惯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16(30).
[2]李上荣.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 小学科学:教师, 2016(2):183-184.
[3]泽仁玉珍.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 中华少年, 2017(14):52-53.
[4]杜亚亚.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教育[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