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于勤东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明村小学
【正文】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它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使课文中的人、事、物栩栩如生,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大脑中形成鲜明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策略;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以自我为中心设计教学,代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学生不能从自身对知识理解的角度去认识文章内容与内涵,导致学生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弱。目前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量小,这种状况造成学生作文水平与阅读能力低下。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导致学生思维表达、思考及读写能力等全部被信息技术的课件所代替,这种教学现状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文中的插图以动画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小草发芽了,小花开了,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
2、增强情感见效率。
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能激起学生情感,使他们在愉悦情境中接受学习,让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在教学拼音“i、u、ü”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背景图,并且加了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过一会儿,一条鱼冒着泡泡在水缸里游来游去,我对学生说:“不正是ü的两点吗?”。学生对这段动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特别是鱼吐泡泡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起来,他们感到很新奇。这时我问,刚才鱼怎么了,他们争先恐后地说鱼在吐泡泡。“ü”上的两点很快就记住了。运用充满童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认知的快乐。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视频、音频、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只需简单的几下操作,就能使教学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3、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多媒体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快捷、有效的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段落呈现出来,这既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因为这些词句、段落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的细一点,实一点,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独到,段落层次安排的匠心别具,分析这些词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深入细致地领悟、理解课文,进而形成语文能力。在《小小的船》课件制作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一个小女孩飞到弯弯的月儿上欣赏美丽的夜景,使学生更深刻领悟到作者奇妙的想象,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把月儿的可爱、想象的奇特表现出来了,同时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可利用现成程序组织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组织与修改,因人而异地调解教学进度,促进学生更加踊跃参与训练,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及想象力。例如教《春天来了》这课,启发他们用拟人的手法,想象春姑娘来到了他们中间,听他们读书唱歌,跟他们一起游戏的欢乐情景。积极求异。儿童总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教学课文《秋天的图画》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秋天,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表达秋天到了?”有的学生回答:“快谢的荷花,夏天时,荷花盛开了,荷花谢了,秋天不就来了吗?”有的说:“枯草、落叶。”这样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求异思维,大脑越用越灵活。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三、拓展生活空间,培养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如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状况、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就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鼓励学生到工厂、农村、环保部门去参观、访问,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报刊、杂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世界处于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从网上有针对性地查找自己所需的材料。无论运用什么方法,都没有比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更好的方法了。
当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摒弃传统教学精华,要把好教材关和学生关,不应只强调手段多化,只注重直观、形象来理解与记忆知识,而忽略了抽象维,组织语言能力的培养。施拉姆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我们只要把握好不同媒体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叶平 《教学模式:从“广播式”向“交互式”演进》
[2]余胜泉、马宁 《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策略;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以自我为中心设计教学,代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学生不能从自身对知识理解的角度去认识文章内容与内涵,导致学生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弱。目前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量小,这种状况造成学生作文水平与阅读能力低下。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导致学生思维表达、思考及读写能力等全部被信息技术的课件所代替,这种教学现状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文中的插图以动画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小草发芽了,小花开了,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
2、增强情感见效率。
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能激起学生情感,使他们在愉悦情境中接受学习,让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在教学拼音“i、u、ü”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背景图,并且加了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过一会儿,一条鱼冒着泡泡在水缸里游来游去,我对学生说:“不正是ü的两点吗?”。学生对这段动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特别是鱼吐泡泡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起来,他们感到很新奇。这时我问,刚才鱼怎么了,他们争先恐后地说鱼在吐泡泡。“ü”上的两点很快就记住了。运用充满童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认知的快乐。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视频、音频、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只需简单的几下操作,就能使教学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3、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多媒体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快捷、有效的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段落呈现出来,这既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因为这些词句、段落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的细一点,实一点,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独到,段落层次安排的匠心别具,分析这些词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深入细致地领悟、理解课文,进而形成语文能力。在《小小的船》课件制作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一个小女孩飞到弯弯的月儿上欣赏美丽的夜景,使学生更深刻领悟到作者奇妙的想象,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把月儿的可爱、想象的奇特表现出来了,同时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可利用现成程序组织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组织与修改,因人而异地调解教学进度,促进学生更加踊跃参与训练,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及想象力。例如教《春天来了》这课,启发他们用拟人的手法,想象春姑娘来到了他们中间,听他们读书唱歌,跟他们一起游戏的欢乐情景。积极求异。儿童总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教学课文《秋天的图画》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秋天,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表达秋天到了?”有的学生回答:“快谢的荷花,夏天时,荷花盛开了,荷花谢了,秋天不就来了吗?”有的说:“枯草、落叶。”这样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求异思维,大脑越用越灵活。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三、拓展生活空间,培养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如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状况、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就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鼓励学生到工厂、农村、环保部门去参观、访问,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报刊、杂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世界处于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从网上有针对性地查找自己所需的材料。无论运用什么方法,都没有比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更好的方法了。
当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摒弃传统教学精华,要把好教材关和学生关,不应只强调手段多化,只注重直观、形象来理解与记忆知识,而忽略了抽象维,组织语言能力的培养。施拉姆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我们只要把握好不同媒体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叶平 《教学模式:从“广播式”向“交互式”演进》
[2]余胜泉、马宁 《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