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作者】 徐淑叶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潮海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随着教改深入,幼儿工作者对幼儿游戏作用有了更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离不开教师组织与指导,怎样对游戏化教学进行科学组织与有效指导成为必须探讨的问题。
【关键字】 游戏;游戏化教学;有效指导;科学观察
一、当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问题
1、游戏环境的创设追求精致而忽视其可操作性
很多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都非常精致美观,一眼看去觉得有那么多游戏区角有那么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真的很幸福,但是深入观察和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多是表面现象,其中可以看出幼儿参与的很少,幼儿真正可以操作的东西也很少。我们不禁思考,这个环境创设出来能发挥什么作用,仅仅只是为了美观吗?有没有真正对儿童成长有所帮助?
2、游戏组织追求功利而忽视幼儿兴趣需要
观察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会发现我们的教师确实在一日教学活动安排中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时间安排非常紧凑,认为在这样的推动下幼儿就会得到发展,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儿童是不是真正喜欢这些游戏,是不是真正需要。教师总是习惯于以成人水平去衡量游戏的趣味性,是否能达到教育目标、去判断游戏的价值,过多的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情感的获得。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以为使幼儿获得愉快情感为宗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选择幼儿真正喜欢的游戏材料和感兴趣的游戏开展方式真正的寓教育于游戏中。
3、教师的指导缺乏自由和创造性
幼儿游戏是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自愿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然而国内幼儿园受许多现实条件限制,如一个班幼儿比较多,教师在开展游戏时常为了保证游戏有序不乱,对幼儿诸多控制与要求。幼儿本是游戏的主人,有充分自由,如游戏选择,游戏玩法甚至游戏规则,教师都应充分尊重幼儿。但现实情况是游戏过程中教师常处于支配地位,为游戏而游戏,严格控制幼儿游戏内容、时间以及游戏规则与玩法,对幼儿过分干预,使幼儿丧失自由,失去了主体性地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阻碍了幼儿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剥夺了儿童自我经验建构机会,使游戏不能真正发挥对幼儿发展教育与促进作用。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
1、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游戏中,幼儿应成为游戏的主人而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我们应全方位的看待幼儿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决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教师要尊重幼儿意愿,在指导幼儿游戏时,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在尊重的前提下,教师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支持与帮助,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与操作材料。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等
2、真正从幼儿角度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是教育的最佳契机。首先,教师应注意仔细观察幼儿,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需要所在。其次,材料投放、游戏的情节、内容、甚至游戏的规则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也应该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
3、教师适时参与其中
游戏是美丽的梦想,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兴味盎然的活动,没有功利,没有强加的任务,有的是孩子全身心的放松与参与。因此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是必要的。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与想法去约束和控制幼儿,这样只会让幼儿感到压抑,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更会打击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在自由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参与性,教师也应该抓住契机适时参与游戏。一名好教师要学会如何去成为幼儿的朋友、游戏的伙伴。这不仅会使幼儿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亲近,把自己的想法、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告诉老师,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个性、性格及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适合本班幼儿的游戏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4、科学观察与有效指导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针对教师的观察这一方面,我觉得首先我们老师自己要有目的的去观察。带着几个关键点去观察,比如说幼儿是否感兴趣;游戏的材料是否合适;幼儿是怎样操作和使用的;游戏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等等。必要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活动观察记录表。关于老师的指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幼儿,倾听她们的想法,尊重她们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对孩子活动给与支持和鼓励,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时才予以帮助和合作,适时适度介入,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
综上可见,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如何进行有效的游戏化教学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总结经验。在幼儿游戏中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游戏需要我们的童心、细心和耐心,更需要我们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和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学前游戏论》,丁海东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李淑贤,姚伟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字】 游戏;游戏化教学;有效指导;科学观察
一、当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问题
1、游戏环境的创设追求精致而忽视其可操作性
很多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都非常精致美观,一眼看去觉得有那么多游戏区角有那么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真的很幸福,但是深入观察和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多是表面现象,其中可以看出幼儿参与的很少,幼儿真正可以操作的东西也很少。我们不禁思考,这个环境创设出来能发挥什么作用,仅仅只是为了美观吗?有没有真正对儿童成长有所帮助?
2、游戏组织追求功利而忽视幼儿兴趣需要
观察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会发现我们的教师确实在一日教学活动安排中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时间安排非常紧凑,认为在这样的推动下幼儿就会得到发展,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儿童是不是真正喜欢这些游戏,是不是真正需要。教师总是习惯于以成人水平去衡量游戏的趣味性,是否能达到教育目标、去判断游戏的价值,过多的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情感的获得。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以为使幼儿获得愉快情感为宗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选择幼儿真正喜欢的游戏材料和感兴趣的游戏开展方式真正的寓教育于游戏中。
3、教师的指导缺乏自由和创造性
幼儿游戏是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自愿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然而国内幼儿园受许多现实条件限制,如一个班幼儿比较多,教师在开展游戏时常为了保证游戏有序不乱,对幼儿诸多控制与要求。幼儿本是游戏的主人,有充分自由,如游戏选择,游戏玩法甚至游戏规则,教师都应充分尊重幼儿。但现实情况是游戏过程中教师常处于支配地位,为游戏而游戏,严格控制幼儿游戏内容、时间以及游戏规则与玩法,对幼儿过分干预,使幼儿丧失自由,失去了主体性地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阻碍了幼儿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剥夺了儿童自我经验建构机会,使游戏不能真正发挥对幼儿发展教育与促进作用。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
1、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游戏中,幼儿应成为游戏的主人而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我们应全方位的看待幼儿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决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教师要尊重幼儿意愿,在指导幼儿游戏时,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在尊重的前提下,教师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支持与帮助,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与操作材料。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等
2、真正从幼儿角度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是教育的最佳契机。首先,教师应注意仔细观察幼儿,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需要所在。其次,材料投放、游戏的情节、内容、甚至游戏的规则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也应该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
3、教师适时参与其中
游戏是美丽的梦想,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兴味盎然的活动,没有功利,没有强加的任务,有的是孩子全身心的放松与参与。因此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是必要的。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与想法去约束和控制幼儿,这样只会让幼儿感到压抑,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更会打击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在自由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参与性,教师也应该抓住契机适时参与游戏。一名好教师要学会如何去成为幼儿的朋友、游戏的伙伴。这不仅会使幼儿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亲近,把自己的想法、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告诉老师,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个性、性格及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适合本班幼儿的游戏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4、科学观察与有效指导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针对教师的观察这一方面,我觉得首先我们老师自己要有目的的去观察。带着几个关键点去观察,比如说幼儿是否感兴趣;游戏的材料是否合适;幼儿是怎样操作和使用的;游戏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等等。必要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活动观察记录表。关于老师的指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幼儿,倾听她们的想法,尊重她们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对孩子活动给与支持和鼓励,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时才予以帮助和合作,适时适度介入,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
综上可见,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如何进行有效的游戏化教学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总结经验。在幼儿游戏中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游戏需要我们的童心、细心和耐心,更需要我们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和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学前游戏论》,丁海东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李淑贤,姚伟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