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 王善乐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蓼兰镇万家中学
【正文】 【摘 要】 体育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身体得到锻炼的效果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效率。要求教师用精准的设计、独到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形式多样的教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较好地领会技术要领,掌握技术动作,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就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备课要精心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备课首先要备教材教法。教师要全面熟悉教学计划,明确课程目标,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其次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同时备课还要了解场地器材,深入学生了解实际情况,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最后,课前准备要充分。体育课堂效率低和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或根本不备课有极大关系,以至造成常规体育课学生无事可干,自由散漫的现象,体育课变成了放羊课。我们要充分抓住课前十分钟的时间,教师要提前检查准备好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不要到上课铃声响了教师才急冲冲的走出办公室到达教学场地,等学生排好队才发现运动器材没准备好,场地不适合预定教学要求等等,在一片忙乱中准备好了器材场地一节课已过去了大半,极大的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课前十分钟的时间内应该集中精力,理清教学方法步骤。针对教学场地、器材、天气变化、学生状况等方面出现的一些可能对教学产生影响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组织教法,练习手段做进适应性调整,使教学思路进一步条理化,规范化。以便在上课后尽快进入角色,指导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秩序安全的练习。
二、上课要尽心
体育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情况,应用讲授、练习、发现、引导、问题等各种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引起兴趣,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掌握和应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图片、教材插图、模型、标本等教具;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地运用幻灯、投影仪、录像及多媒体(利用网络,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死板,老师在前面拼命地教,学生在下面使劲的跟学,其结果是能掌握的只占少数,大部分人还是模糊的。如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要多留点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思考,展示和创新。比如我们在上铅球技术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几个素质差不多学生来“抛”让他们自由发挥,看谁的铅球抛的最远。技术动作肯定是参差不齐的,让同学们讨论一下技术动作,去尝试这项技术动作该怎么做,哪怕是错误的动作。然后等老师来点评后,在讲解和示范正确的技术动作,这样会影响更深刻些,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很多。这样学生的就会为主体,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用积极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训练、指点练习方法,控制调整学生练习活动。形成有利的教学环境
三、设计要用心
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合理的预期目标。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目标才是有效的?即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在备课时,教师设定的目标既要符合课标理念,又要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身体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实在在地学到一点有用的体育知识技能。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性动机,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是明确,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为此,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理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四、待生要倾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前提,创建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课堂上,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的首肯和赞许会开启学生心智的闸门;教师的一颦一笑,会坚定学生求索的信心;教师的风趣幽默,会给学生睿智和风范。如果课堂处处充满着教师的关爱,处处洋溢着同学间的友善,课堂就好比温馨的家,学生就会感到这里不仅是学习的乐园,更是生活的乐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体育教师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过人的才智。既要表现对所教学科的热爱,若教师教法有方、示范优美、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同时又要表现对学生的热爱。
总之体育教育是铸造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健壮身体、健康心理和品性,为社会培养富有能力与创造精神,适应环境与竞争的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课堂的组织纪律性,正确的竞赛荣誉观,良好的安全行为教育等等,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体现出来。把在体育教学中对团队协作精神,尊重对手,公平竞争,机智敏捷,勇于进取等品质的培养,向学生的未来延伸,伴随终身。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2005、6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创新原理与方法》,蔡日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9。
[3]《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毛振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益,就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备课要精心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备课首先要备教材教法。教师要全面熟悉教学计划,明确课程目标,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其次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同时备课还要了解场地器材,深入学生了解实际情况,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最后,课前准备要充分。体育课堂效率低和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或根本不备课有极大关系,以至造成常规体育课学生无事可干,自由散漫的现象,体育课变成了放羊课。我们要充分抓住课前十分钟的时间,教师要提前检查准备好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不要到上课铃声响了教师才急冲冲的走出办公室到达教学场地,等学生排好队才发现运动器材没准备好,场地不适合预定教学要求等等,在一片忙乱中准备好了器材场地一节课已过去了大半,极大的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课前十分钟的时间内应该集中精力,理清教学方法步骤。针对教学场地、器材、天气变化、学生状况等方面出现的一些可能对教学产生影响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组织教法,练习手段做进适应性调整,使教学思路进一步条理化,规范化。以便在上课后尽快进入角色,指导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秩序安全的练习。
二、上课要尽心
体育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在讲解——示范——练习的程度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情况,应用讲授、练习、发现、引导、问题等各种方法,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引起兴趣,一旦对体育产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掌握和应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利用实物,图片、教材插图、模型、标本等教具;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地运用幻灯、投影仪、录像及多媒体(利用网络,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死板,老师在前面拼命地教,学生在下面使劲的跟学,其结果是能掌握的只占少数,大部分人还是模糊的。如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要多留点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思考,展示和创新。比如我们在上铅球技术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几个素质差不多学生来“抛”让他们自由发挥,看谁的铅球抛的最远。技术动作肯定是参差不齐的,让同学们讨论一下技术动作,去尝试这项技术动作该怎么做,哪怕是错误的动作。然后等老师来点评后,在讲解和示范正确的技术动作,这样会影响更深刻些,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很多。这样学生的就会为主体,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用积极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训练、指点练习方法,控制调整学生练习活动。形成有利的教学环境
三、设计要用心
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合理的预期目标。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目标才是有效的?即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在备课时,教师设定的目标既要符合课标理念,又要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身体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实在在地学到一点有用的体育知识技能。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性动机,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是明确,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为此,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理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四、待生要倾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前提,创建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课堂上,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的首肯和赞许会开启学生心智的闸门;教师的一颦一笑,会坚定学生求索的信心;教师的风趣幽默,会给学生睿智和风范。如果课堂处处充满着教师的关爱,处处洋溢着同学间的友善,课堂就好比温馨的家,学生就会感到这里不仅是学习的乐园,更是生活的乐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体育教师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过人的才智。既要表现对所教学科的热爱,若教师教法有方、示范优美、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同时又要表现对学生的热爱。
总之体育教育是铸造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健壮身体、健康心理和品性,为社会培养富有能力与创造精神,适应环境与竞争的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课堂的组织纪律性,正确的竞赛荣誉观,良好的安全行为教育等等,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体现出来。把在体育教学中对团队协作精神,尊重对手,公平竞争,机智敏捷,勇于进取等品质的培养,向学生的未来延伸,伴随终身。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2005、6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创新原理与方法》,蔡日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9。
[3]《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毛振明,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