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巧用前置性作业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叶群先

【机构】 四川省仁寿县视高镇初级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数学课堂上也涌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立足教学所需,借助多样化的方式来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创新型人才。而前置性作业这一教学策略能够对课堂成效的提升有所助益。下文就围绕着前置性作业的具体实践方式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前置性作业;数学课堂

  前置性作业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实质上,它是学生预习的一种呈现形式。教师需要在开展正式的教学活动之前,首先通过作业任务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以及吸收,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尝试性学习,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独立思考的能力[1]。下文就围绕着前置性作业的意义、布置原则与具体实践策略进行相关探究。
  一、前置性作业的意义
  数学学习是过程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数学科目本身具有较为显著的实用价值,学生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强化自身的实践技能,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而数学体系内部存在着逻辑联系,新旧知识之间彼此呼应,相互配合。学生只有真正吸收了数学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并有效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既有效利用起了学生的空余时间,又开拓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接触空间,十分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二、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原则
  1. 难易结合
  数学知识本身就较为抽象复杂,对于初中生而言有着较大的学习难度。因此在进行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时,教师需要首先全面把握学生当下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水平,从而选取更易被学生理解以及接受的作业内容。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较为简单的题目需要与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产生联系,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以及亲切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较为复杂的题目则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合作探究,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抓住主线
  数学知识有难有易、有重有轻。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教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以及消化重点知识,达到学习目标。
  3. 注重趣味性与开放性
  趣味性题目的布置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题目的设置应该趋于多样化、体现出创造性、新颖性以及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应预留一两道开放式的练习题,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
  三、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1. 设计低入性的作业
  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着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低入性的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能够符合所有学生的基本数学学习需求,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完成作业有所收获。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全面把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来进行教学计划的拟定,进行前置性作业的合理设计。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来设计前置性作业:请思考,当a+b与b+a的和不变时,如果两者交换位置,等式是否成立?在题目旁边,教师可以罗列出一些数字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运算。例如4+0、69+128、124+965等等。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可以巩固自己的加法运算能力,而学习能力优异的学生则可以提前探究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为有理数加法的学习进行良好的铺垫。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得每一个不同层级的学生都取得一定的收获,并在前置性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 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而开放性的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首先进行基础性的题目条件的设置: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40公里。然后,教师就可以不断更改问题,以达到开放式的教学效果。问题一:慢车先开出1小时,快车再开。两车相向而行。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问题二: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问题三: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公里?问题四: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能力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回答,得出不同的方案。这种作业布置模式能够有效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数学问题,进而强化独立解决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3. 设计实践性的作业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数学教育的目的已经绝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培育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正确认知到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并设置出相应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2]。为此,数学教师需要注重进行实践性的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例如在进行关于“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浏览教材内容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并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说出它们的特点。有些学生就会举例,栅栏、置物架、折叠椅等等。学生们会同时发现,平行四边形易伸缩,且容易变形,既属于四边形、又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这种实践性的任务布置不仅给予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也促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知,从而增加了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围绕着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的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燕.初中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探研[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6):48.
  [2]袁俊财.巧设前置性作业 打造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2019(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