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 陈 雪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胡集学区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持久性的数学能力。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技术,在视觉上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务求达到高效、简练、自主的教学目的。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成绩和数学素养是教师应当慎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微课;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数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标准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理解新课程本质,设计教学方案,及开展教学评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这时期的学生刚摆脱稚嫩,对小学阶段的各种事物都感到十分好奇,利用这个特点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十分有利。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数学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以便使小学生能在早期形成数学思想,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数学教育目标从表面和内在角度可分为隐性教学目标和显性教学目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属于隐性教学目标范畴。小学数学教师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时,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长期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并使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以不断积累学习经验,这便是核心素养。一个具备了核心素养的学生必然善于利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当今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根本追求,也是着眼于数学教学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后,通过教师引导,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技能,逐渐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就会被建立起来。要想到达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一方面注重学生知识量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挖掘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隐性核心素养,最终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抽象性为一体的学科。抽象性是数学教学中一个主要的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太丰富,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一个重要环节。数学内容抽象,如空间形式抽象,例题数量关系抽象,学生一时无法理解思路受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倘若教师将话语权独占,过多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养成思维惰性,造成思维障碍。例如教学小学四年级《倍数和因数》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具有自然数知识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后,教师可以丰富学生自然数的认识,明确自然数之间倍数和因数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每个自然数都有不同个数的因数,为以后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通分、约分和分数加减做必要的准备。 
  三、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体现出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数学教学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应用数学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善于交流,书本归纳总结,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数学方法和常规方法的应用原则。同时,通过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信息,有利于增加小学生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四、注重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题
  所谓开放性的数学题是指解题思路有多种多样,答案不是唯一确定的。整个问题的条件、解题方法和最终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学生对于这类问题十分热衷,并且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容易激起学生挑战欲望。数学开放题包含十分广泛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数和学生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提高学生综合文化水平有很大帮助。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核心素养时,要注重设计多样化、开放性的数学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猜想、归纳、类别、联想等思维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学生,学生就能够获得的,需要学生在系统化的训练中,不断强化核心素养,并持之以恒地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探究中,改变过去灌输式、单一、枯燥、无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切实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过去教学经验总结分析,大多数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知识离自己实际生活甚远,而学习数学对他们好像帮助不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式情境和生活化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拉近数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数学情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此,只要在授课时,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换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多变的思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够培养学生创造的潜能。
  六、改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一直以来,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局限于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两种形式。新课程标准下,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及时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技能水平、获得知识、能力运用等综合性目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提升教学评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方案时,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基本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数学学习活动和核心素养培养有效结合,对学生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关注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课堂教学,兼顾知识引导与思维启发;教学评价,考查“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的方式,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贯彻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中,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霍小莉;魏复斌;胡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教育现代化;2018年06期.
  [2]向坤;;辩证看待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之友;2012年02期.
  [3]胡铁生;;中小学课堂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4]桑倩倩;;浅谈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7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