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讨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李 敏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蓼兰镇万家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时期体育教师应该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理念、总结经验并改进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体育教师的理念创新及新形势下体育老师的教学思路,探索新形势下体育教学创新思路。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创新;思路;存在问题;措施分析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扩大。新课标指出,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和理念为健康第一,在传授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时训练学生的意志和道德品质,激发运动的兴趣并以学生发展为重心,确保每位学生都受益。伴随素质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的落后也显现出来,而体育教学也应该认清自己的现状,发现教学改革中的弊端,并在新形势下进行改革创新。初中体育教学应该与课程改革相适应,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一、初中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今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问题,使初中生体育能力得不到提高,身体素质得不到提升,不仅影响学生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体育教学进度。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对实施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尤为重要。
1.体育教学内容空洞。当今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较空洞,一味地追求让学生动起来,没有开展一些体育训练活动,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体育游戏或者让学生自由活动,并没有进行适当的体育技能教学,使初中体育课堂枯燥乏味,体育技能无法得到提高,严重影响学生发展。
2.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初中体育课中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硬性灌输,强调以老师为中心,不能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体育训练时,将学生盲目分组,不能结合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体育训练失去意义,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
3.学生体育课被占用。为最大限度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学生体育课被占用,甚至取消学生体育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课。这种做法给学生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学生不能劳逸结合,逐渐成为学习的机器,身体素质下降,学生身心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保证小组分配的科学合理,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和谐相处,互相促进,共同进步。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相处情况,尽量让好友分到一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配合也比较默契;其次,教师要将后进生尽量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让后进生在小组骨干的带领下积极融入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再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内容一定要具体,最好做到责任到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干。例如在教学“体操”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动作,再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安全管理员、技术指导员、记录员和观察员等,这样每一位学生的分工都非常明确。在小组合作练习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发挥自身的职能与职责,帮助小组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其中,技术指导员和观察员应该有一定的体育基础,所以应该由体育骨干担任,为此,教师在每个小组中应尽量安排一两名体育骨干。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保障教学有序开展。
安全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风险成为体育教师随时应加以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真正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人应该了解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对危险的警惕性,让学生远离安全隐患,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不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注意保护他人。例如,在篮球、足球等竞赛活动中难免会有身体接触,有的学生不能掌握碰撞的力度,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严格遵守比赛规则,避免因不规范的运动行为给自己或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以此增强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引起学生对安全行为的高度重视。
3.拓展体育锻炼空间,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体育教师应努力拓展课堂活动,让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课外活动获得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布置相应的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拓展课堂教学,使体育运动面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制订相应的锻炼计划。例如,某生身体素质较差,为了提高身心素质,学生可以制订如下计划:每天做“4×50米”的加速跑、10个蛙跳。这一计划不但符合这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可以使他在久而久之的锻炼中提高自身的心肺呼吸功能,切实达到提高身心素质的目的。因此,拓展体育锻炼空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4.教学评价多元化,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让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参加训练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训练800米长跑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正式考核之前进行一次测试,将学生的跑步成绩记录下来,然后正式考核时将这次的成绩和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根据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合理的评价,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赞赏。又如在教学铅球的时候,可以从投球的姿势、动作、距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允许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点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体育教师要用发展眼光看待自己工作。强壮学生体魄和树立优良意志,善于发现并改进体育教学中的弊端,教师本身也要向专业化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使教学成果更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再菊.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36.
[2]刘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5(10):15.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创新;思路;存在问题;措施分析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扩大。新课标指出,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和理念为健康第一,在传授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时训练学生的意志和道德品质,激发运动的兴趣并以学生发展为重心,确保每位学生都受益。伴随素质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的落后也显现出来,而体育教学也应该认清自己的现状,发现教学改革中的弊端,并在新形势下进行改革创新。初中体育教学应该与课程改革相适应,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一、初中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今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问题,使初中生体育能力得不到提高,身体素质得不到提升,不仅影响学生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体育教学进度。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对实施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尤为重要。
1.体育教学内容空洞。当今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较空洞,一味地追求让学生动起来,没有开展一些体育训练活动,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体育游戏或者让学生自由活动,并没有进行适当的体育技能教学,使初中体育课堂枯燥乏味,体育技能无法得到提高,严重影响学生发展。
2.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初中体育课中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硬性灌输,强调以老师为中心,不能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体育训练时,将学生盲目分组,不能结合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体育训练失去意义,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
3.学生体育课被占用。为最大限度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学生体育课被占用,甚至取消学生体育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课。这种做法给学生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学生不能劳逸结合,逐渐成为学习的机器,身体素质下降,学生身心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保证小组分配的科学合理,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和谐相处,互相促进,共同进步。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相处情况,尽量让好友分到一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配合也比较默契;其次,教师要将后进生尽量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让后进生在小组骨干的带领下积极融入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再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内容一定要具体,最好做到责任到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干。例如在教学“体操”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动作,再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安全管理员、技术指导员、记录员和观察员等,这样每一位学生的分工都非常明确。在小组合作练习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发挥自身的职能与职责,帮助小组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其中,技术指导员和观察员应该有一定的体育基础,所以应该由体育骨干担任,为此,教师在每个小组中应尽量安排一两名体育骨干。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保障教学有序开展。
安全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风险成为体育教师随时应加以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真正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人应该了解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对危险的警惕性,让学生远离安全隐患,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不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注意保护他人。例如,在篮球、足球等竞赛活动中难免会有身体接触,有的学生不能掌握碰撞的力度,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严格遵守比赛规则,避免因不规范的运动行为给自己或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以此增强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引起学生对安全行为的高度重视。
3.拓展体育锻炼空间,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体育教师应努力拓展课堂活动,让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课外活动获得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布置相应的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拓展课堂教学,使体育运动面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制订相应的锻炼计划。例如,某生身体素质较差,为了提高身心素质,学生可以制订如下计划:每天做“4×50米”的加速跑、10个蛙跳。这一计划不但符合这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可以使他在久而久之的锻炼中提高自身的心肺呼吸功能,切实达到提高身心素质的目的。因此,拓展体育锻炼空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4.教学评价多元化,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让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参加训练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训练800米长跑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正式考核之前进行一次测试,将学生的跑步成绩记录下来,然后正式考核时将这次的成绩和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根据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合理的评价,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赞赏。又如在教学铅球的时候,可以从投球的姿势、动作、距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允许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点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体育教师要用发展眼光看待自己工作。强壮学生体魄和树立优良意志,善于发现并改进体育教学中的弊端,教师本身也要向专业化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使教学成果更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再菊.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36.
[2]刘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