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讨幼儿园美术教学策略
【作者】 李 响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双埠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幼儿园美术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专指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极其简单初步的内容。幼儿美术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他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奠基作用。
【关键词】 幼儿园;美术教学;指导;策略;思考
一、美术教育的作用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这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如教幼儿画火车,可以让幼儿仔细看看车厢的形状像什么?当幼儿看出一节节车厢像一个个大面包时,他们就会用长方形来概括。美术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手工制作,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如剪贴“小鸟”,幼儿须先把印有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的彩纸,沿线剪下来,然后在纸上拼出小鸟飞的不同姿态,最后再用浆糊粘在纸上,添画上嘴和眼睛。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老师教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技巧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活动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并通过绘画活动体验愉快的情感,这是幼儿绘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应有所侧重。
1、小班阶段的美术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在轻松的美术活动中获得快乐。幼儿入园前大多数没拿过油画棒,入园后他们是很难做到用力涂,所以小班第一学期,可以运用多种游戏形式来让幼儿玩色,如弹子滚画、毛线拖画、“开汽车”、手掌印画、手指点画、印章画、棉签画;可让幼儿练习涂色,以单个物体形象稍大色块为好,同时让幼儿认识一些基本色;可使用油画棒练习画画,《下雨了》、《小兔吃草》等来练习长短直线,《吹泡泡》(彩虹糖)练习画圆,《树》练习摆涂,《毛线团》练习圈涂;小班第二学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练习画简单的植物、动物等,总之,小班的美术活动主要是通过多种美术游戏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让幼儿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快乐,培养其兴趣。
2、中班阶段注重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绘画技能,使绘画成为表达自己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孩子的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以他们的知识、观察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所以,中班阶段可以加强绘画技能技巧的培养,临画既要画得像,又要允许幼儿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把原来复杂的物体,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概括。不断积累绘画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尝试命题意愿画的教学。
3、大班阶段可增加一些美术欣赏活动,积累美术知识和经验,萌发审美情趣。萌发审美情趣,这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一部分体现。给幼儿欣赏一些名人名画,可以是不同画派的不同作品如油画、版画、装饰画,采取幼儿可接受的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比较、联想、画画。名画作品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绘画大师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心裁的审美创造,并把这种感受通过自己的绘画表现出来,从而获得美术知识和经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创作美的能力。还可以多提供意愿画的形式,使幼儿能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发挥天真自由的想象力。
三、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幼儿绘画是幼儿自发的一种活动,它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进行创造的。他们不是为了画画而画画,而是想把他们所看到的、所知道的、所想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幼儿绘画不仅是幼儿生活的记录,也是幼儿和同伴、教师、父母交流的工具。每一个幼儿正是在这不断的绘画过程中发展着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反而会对你组织的活动产生厌恶。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能有作画的欲望,在引导幼儿作画时,教师要注意采用启发式的、趣味式的教学方式,利用生动活泼的讲解,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他们画画的兴趣,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
2、引导幼儿合理安排画面
教师要合理引导幼儿布局画面,让他们懂得“画得大”、“画得多”、“画得满”,这样的图画看起来更漂亮。
(1)、提供容易画得“大”的作画主题。幼儿能画得“大”,有助于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一幅画得小、画得拘谨的画和一副画得大、画得开心的画对比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后者更显示出一种生命力。所以,在主题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上要让幼儿更有机会画得“大”些。如青蛙坐在大大的荷叶上,老师可以提供大大的荷叶供幼儿观察。
(2)、选择容易画得“多”的内容,如马路上的汽车,有轿车、卡车、面包车等各种形状,颜色也各不相同,来来往往很多很多。幼儿画呀画,自然就画出了许许多多的汽车。
(3)、帮助幼儿建构容易画得“满”的想象。幼儿对作品的想象,可以是线条的,也可以是整体的。也许幼儿不懂得什么叫做“画得满”,但是通过想象,他们可以理解性地画出“满满的、更具美感”的作品来。如:小鸡吃虫,老师可以提醒幼儿边画边想象,草地上来了许多小鸡,这里也有,那里也有,不知不觉地,手中便出现了一张丰富饱满的作品。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教一些点、线、面、形体的绘画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学习教师的范画,让他们较快地学会初步的绘画技巧,为今后学习想象画、创作画及自由画打基础。但在幼儿掌握一些造型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鼓励、允许幼儿自由发挥,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凤华;如何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J];网络财富;2012年05期.
[2]陶红;线描在培养幼儿创造力中的作用及其运用[N];山西科技报;2013年.
【关键词】 幼儿园;美术教学;指导;策略;思考
一、美术教育的作用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这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如教幼儿画火车,可以让幼儿仔细看看车厢的形状像什么?当幼儿看出一节节车厢像一个个大面包时,他们就会用长方形来概括。美术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手工制作,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如剪贴“小鸟”,幼儿须先把印有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的彩纸,沿线剪下来,然后在纸上拼出小鸟飞的不同姿态,最后再用浆糊粘在纸上,添画上嘴和眼睛。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老师教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技巧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活动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并通过绘画活动体验愉快的情感,这是幼儿绘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应有所侧重。
1、小班阶段的美术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在轻松的美术活动中获得快乐。幼儿入园前大多数没拿过油画棒,入园后他们是很难做到用力涂,所以小班第一学期,可以运用多种游戏形式来让幼儿玩色,如弹子滚画、毛线拖画、“开汽车”、手掌印画、手指点画、印章画、棉签画;可让幼儿练习涂色,以单个物体形象稍大色块为好,同时让幼儿认识一些基本色;可使用油画棒练习画画,《下雨了》、《小兔吃草》等来练习长短直线,《吹泡泡》(彩虹糖)练习画圆,《树》练习摆涂,《毛线团》练习圈涂;小班第二学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练习画简单的植物、动物等,总之,小班的美术活动主要是通过多种美术游戏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让幼儿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快乐,培养其兴趣。
2、中班阶段注重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绘画技能,使绘画成为表达自己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孩子的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以他们的知识、观察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所以,中班阶段可以加强绘画技能技巧的培养,临画既要画得像,又要允许幼儿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把原来复杂的物体,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概括。不断积累绘画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尝试命题意愿画的教学。
3、大班阶段可增加一些美术欣赏活动,积累美术知识和经验,萌发审美情趣。萌发审美情趣,这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一部分体现。给幼儿欣赏一些名人名画,可以是不同画派的不同作品如油画、版画、装饰画,采取幼儿可接受的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比较、联想、画画。名画作品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绘画大师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心裁的审美创造,并把这种感受通过自己的绘画表现出来,从而获得美术知识和经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创作美的能力。还可以多提供意愿画的形式,使幼儿能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发挥天真自由的想象力。
三、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幼儿绘画是幼儿自发的一种活动,它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进行创造的。他们不是为了画画而画画,而是想把他们所看到的、所知道的、所想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幼儿绘画不仅是幼儿生活的记录,也是幼儿和同伴、教师、父母交流的工具。每一个幼儿正是在这不断的绘画过程中发展着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反而会对你组织的活动产生厌恶。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能有作画的欲望,在引导幼儿作画时,教师要注意采用启发式的、趣味式的教学方式,利用生动活泼的讲解,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他们画画的兴趣,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
2、引导幼儿合理安排画面
教师要合理引导幼儿布局画面,让他们懂得“画得大”、“画得多”、“画得满”,这样的图画看起来更漂亮。
(1)、提供容易画得“大”的作画主题。幼儿能画得“大”,有助于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一幅画得小、画得拘谨的画和一副画得大、画得开心的画对比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后者更显示出一种生命力。所以,在主题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上要让幼儿更有机会画得“大”些。如青蛙坐在大大的荷叶上,老师可以提供大大的荷叶供幼儿观察。
(2)、选择容易画得“多”的内容,如马路上的汽车,有轿车、卡车、面包车等各种形状,颜色也各不相同,来来往往很多很多。幼儿画呀画,自然就画出了许许多多的汽车。
(3)、帮助幼儿建构容易画得“满”的想象。幼儿对作品的想象,可以是线条的,也可以是整体的。也许幼儿不懂得什么叫做“画得满”,但是通过想象,他们可以理解性地画出“满满的、更具美感”的作品来。如:小鸡吃虫,老师可以提醒幼儿边画边想象,草地上来了许多小鸡,这里也有,那里也有,不知不觉地,手中便出现了一张丰富饱满的作品。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教一些点、线、面、形体的绘画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学习教师的范画,让他们较快地学会初步的绘画技巧,为今后学习想象画、创作画及自由画打基础。但在幼儿掌握一些造型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鼓励、允许幼儿自由发挥,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凤华;如何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J];网络财富;2012年05期.
[2]陶红;线描在培养幼儿创造力中的作用及其运用[N];山西科技报;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