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 陈菊华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数学素养;数学思想;想象力;生活

  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例如“万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能进行较大数的大小比较及几千几百加减法的口算,建立了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利用形象教学,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学生对数学中抽象的概念、理论的学习往往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而停留在表面上的一知半解。因此,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帮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三、应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的前提是对数学概念及数学思维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要着重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要培养学生知难而进,别出心裁,独立思考的数学品质。“一题多解”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切入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求解同一题目。在解题时,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要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找出更多更新的切实可行的解题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学例题:“修一条20千米的公路,单独修,甲队4天完成,乙队5天完成,甲队每天比乙方多修多少千米?”教师让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发现学生有困难时,适时给学生进行点拨:
  ①要求甲队和乙方的效率差,应该先求出什么数量?
  ②怎样求甲队和乙队的效率?
  学生分小组先议再练,尔后解答:20÷4-20÷5=1(千米)。教师再巧妙提出“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问题一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不同的解题方法相继出现,最为典型算式是:20÷(4×5)=1(千米)。这样算式有创新精神,它是把公路全长(总工作量)平均分成20份,其中的1份就是两队的效率差,[即:]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虽然说不清楚,但这种新颖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教师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会识别、学会适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学完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计算公式以后,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测量并计算学校篮球场的面积,可以让学生设计房屋,做好班级学生成绩统计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数学的情感体验
  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2)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等。
  (3)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包括: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实事求是态度及习惯。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