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 孙振亮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马戈庄小学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是贯行新课程改革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既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的优化,而且还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以及教师工作的压力,可以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笔者就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效率;兴趣;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或者说能够让学生收获多少,其关键问题就在于这堂课是否有效率。而且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教师贯行新课程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好坏,甚至还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影响。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这样不仅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具体来说,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 
  1、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实践证明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轻松学生受益,有利于实现师生的双赢。而且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变得乐学、好学、主动的学,从而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曾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同时新课标还强调自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进步。这不仅是新课改理念下,落实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更是培养学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双基目标,忽视过程性目标的教学设计,合理、科学设计教学,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除此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要注意三维目标的落实外,还要注意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尽量将课程目标定位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刻意降低标准,又不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能为了强化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弱化知识与技能目标。不然就容易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变得顾此失彼,教师的教学也就会显得本末倒置。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所在。
  2、新颖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创设能够走进学生内心的导入,进而激发学生的共鸣及思索兴趣,令课堂教学如磐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精妙的课堂导入能够引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之中。例如,在讲解圆的相关概念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如足球为什么会是圆的?是否可以将足球设计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将学生的思考点引入圆的特点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可以借助情景表演、情境创设以及制造悬念等方法进行教学互动。例如,进行“最小公倍数”学习时,教师可以进行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进行情境创设,如超市中水果蔬菜涨价的涨幅,这样的生活情境是学生常接触到的,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对本章节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升授课的质量。
  3、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一定的社会要求,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认识教学内容,并以此出发逐渐认识客观世界,并发展自身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这个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有序的调节学生的情感和志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所学知识,获得基本的技能,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个的智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各个教学环节达到最大优化,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注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这就要求教会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助于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知识的生成。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水平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从而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这样通过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对高效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已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静梅.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2]宋立梅,刘少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3(28).
  [3]谢莉红.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4).
  [4]罗洁,邓玉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