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生心理辅导初探

【作者】 罗 娟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实验小学



【正文】  【摘 要】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的受挫能力越来越小,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阶段是一切的基础,如果在小学阶段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兴趣,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以及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必将为他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心理辅导、中国教育巨大挑战

  当今世界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物质财富极其丰富,而精神文化领域则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现状,各种社会思潮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到处传布,而又精华与杂芜并存,主流文化受到一些非健康非先进非科学文化因素的冲击。许多消极思想,对中国新生代的负面影响已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很多年轻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奢华生活而又不劳而获,从而沦落犯罪,同时心理又特别脆弱,面临困难和挫折就选择自杀.......中国的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这是赋予我们教师的历史使命。下面谈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几点意见。
  一、指导学生将“自我”融入群体,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由于目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和祖父母百般地呵护宠爱,因此小学生往往带着家庭小皇帝的优势心理来校学习,很难听从教师的管束,班主任尽管弄得身心疲惫,学生往往还是自顾自的玩要、说话、打闹,老师一批评就哭天抹泪。且唯我独尊的性格非常具有普遍性,同学之间经常出现打架、互不相让、不依不饶的现象。以自我为中心,不讲宽容,自私自利甚为突出。教师应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教育教学任务,精心设计各种有利于共同参与协同作业的集体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独自能完成的,需要许多人共同参与、通力合作。让学生明白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整个社会是一个更大的家庭,社会成员要遵守集体共同原则,否则就会给自己,给集体带来失,一个孤立的人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在班级建立互帮互学小组,大家在生活学习方面共同推进,班级定期对小组进行评议,表扬先进,促进共同发展,使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从而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今后融入大社会打下基础。
  二、增强抗压能力,锻炼坚强的意志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庭里小皇帝的地位,养尊处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的生活。却从来没有受过委屈和磨难,-切都在父母的设计中平安度过。一旦有什么事发生,就经受不住打击,情绪化突出,无法自制和自我调节。00后生活于优裕的环境中,他们普遍没有经历困苦生活地磨砺,在面对困难与窘境时,无所适从,悲观失望,甚至放弃生命。因此对就读中小学生要有意进行抗压实验,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受挫能力。关于学习考试,适当出一些难度稍大的题,让学生感受到困难的压力,教师指导帮助,使其顺利度过心理难关。又由于小学生自制力非常有限,抗拒诱惑、控制情绪冲动十分欠缺。要着重培养他们顽强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巴斯德说过,我达到目标的奥秘是,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因此务必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理想教育和目的性教育。要求他们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练意志,坚持体育锻炼,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实施家校联合,让学生经受体力劳动的锻炼,体会劳动的艰辛,明白人生路途上充满荆棘,要取得事业的成功,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习动机,促成学习的成功
  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五种需要而又有高低层次的差异,生理的需要是最低级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人的理想抱负得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让学生自我实现。小学生年龄小,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数都是被动的在家长教师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明天美好的生活,学好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能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满足自身和他人的生活需要。特别要让学生知道这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也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用现实或身边生动的事例来启迪。比尔盖茨,因为他的成功,而成为世界首富,而更重要的在于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提高了我们生活的品质。总之,要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摆脱纯物欲的需要,认识到学习是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在此基础上激发学习动机,让明确的学习目的成为个体行动积极内因。又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意志力不强,教师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外在条件刺激个体动机并使其得到满足,并不断强化刺激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比如一个具有很强自尊需要的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师的表扬、同学的钦佩和羡慕都会大大的满足他的自尊需要,表扬就成了他努力学习的诱因、动机。而一个后进生,往往因为成绩差,他的自尊需要被人忽视,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予以表扬,往往能激起他的自尊需要,从而改变自己,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习信息的反馈,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明白优势和问题,以激起其上进心;要通过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学习竞赛,来激发积极性;要让定期的小组评比活动,课堂上的分组对抗,期来的个人评选等,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总结激发动机的方式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学习的动机强弱与学习的成败又是相依存的。成功的体验可以让学生的动机得到加强,长期的失败必让人失去信心,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设计考题时,应注意习题的深浅度,只有适中的难度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遭遇挫折时,应心平气和地引导,避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总之,要善于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又让成功的体验使学习动机进一步增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取得学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