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从能力到思维——数学运算培养的方向选择

【作者】 周永鹏

【机构】 四川省富顺县长滩镇均安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也是学生顺利开展数学学习的基本素质能力,加强对于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当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运算训练时往往只片面地关注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运算思维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高效性和灵活性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握好数学运算培养的方向,将数学运算能力的思维培养相结合,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关键词】 数学运算;培养方向;思维培养

  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中包含大量的数学运算内容,学生需要在正确把握不同数字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展开合理计算,以求解出相关问题的正确答案。数学运算思维是学生用运算的数量化的观念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运算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通过运用数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都不可偏废,数学教师应当将思维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的重要性
  1、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大部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学运算,若学生缺乏足够的数学运算能力,则可能无法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求解,这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则学生能够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积极求解的方式获得正确答案,这有利于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2、良好的数学运算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灵活性
  数学运算思维是一种用数学运算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即学生主动将问题数量化,并使用简便计算、适当替换等多种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数学运算思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有助于学生突破公式、定理等的模板化、固定化运算方式的局限,而采用灵活多变的计算方式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运算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的教学策略
  1、在学习新知中培养运算能力 
  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环境,并把握好新知教学的契机,充分利用新知教学的时间展开对于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如教师可以从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教学思维出发,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数学能力的增长。
  就演绎推理而言,在讲解“分数乘整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以“2/9×3”为例进行相关教学。由于学生还未学过整数与分数相乘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该算式转化为分数相加的计算公式,并对学生做出适当引导“2/9×3就等于3个2/9相加,因此我们可以将2/9×2转化为2/9+2/9+2/9”,然后让学生对该分数加法算式的答案进行求解。学生求解过后往往能够顺利得出该算式的正确答案为6/9,则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分母不变,分子2和整数3相乘的计算结果,从而让学生明确该结果与学生之前通过加法方式进行求解所得出的答案是相一致的。为了验证由该题得出的计算规律,教师还可以再让学生对部分相似例题进行求解,以加深学生对于该规律科学性的认知与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就类比推理而言,教师可以以小数的四则运算与整数的四则运算作类比,让学生通过整数的运算法则推导小数的运算法则,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如教师可以以“(5+3)×2”和“(0.5+0.3)×0.2”为例,让学生通过小组作探究的方式观察上述两个公式的异同,并结合小数与整数的性质差异,对小数的四则运算规律进行推导。经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可能会大胆猜想上述两个计算公式的计算步骤和法则一致,接着教师就可以揭晓正确答案,并为学生解释这其中的缘由,从而让学生在掌握了整数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对小数领域的计算法则也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不断扩大学生的计算题型认知、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实现稳步提升。
  2、在应用新知中发展运算思维
  数学运算只有在实际的问题中才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且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探究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具体应用中激发自己的运算思维。如在讲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习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即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长×宽”,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推测,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若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同学们,长方体的形状是十分规则的,因此长方体是不是可以由与其高度相等数量的底面图形堆叠而成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能够进一步明确规则图形的体积与面积关系,并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的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原本局限于平面的运算思维得以立体化的更新与发展,学生也能够通过总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而对其他规则图形的体积公式进行举一反三的推导。
  三、结语
  总之,数学运算的能力和思维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而良好的数学运算思维有助于大大提升学生的运算灵活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数学能力与思维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运算能力和运算思维的双重提升,从而让学生在数学思维的指引下获得问题解决的正确思路,并让学生在数学运算能力的支持下不断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从而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近。
  参考文献:
  [1]张海强,陈刚.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案例举隅[J].江苏教育,2019(35):38-40.
  [2]王敏.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