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 熊艺蔓
【机构】 新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课程,让学生在音乐中得以放松,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我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得音乐中开拓视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下,音乐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初中的音乐课堂需要改革、创新,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得音乐中开拓视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音乐素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能使人对某种事物“情有独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1.培养学生直接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为主,提倡启发式教学方式,把游戏、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入课堂,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和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并培养其稳定持久的情感兴趣。
2.贯彻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加强课堂兴趣的培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固然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但居于首要地位的则是成功的歌唱课堂教学。我们应把情景引入课堂,切实贯彻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使学生以主人自居,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种有组织的表演与交流活动中增加音乐知识,提高艺术素养。
3.亲切鼓励,适时表扬。学生的成就感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学习的结果或效果(即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不仅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具有调节改进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激发作用。教师应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激发作用。适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就会被激发,从而产生一股学习动力。
二、提高乐理教学实效性
乐理教学其实是初中音乐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它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些音乐知识太过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用灵活的语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教二分音乐、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等,可以让学生来分辨声音的长短,用一些生活中常常能够听到的声音来举例,比如:火车声、汽笛声、骑车喇叭声,还有学生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猫、小狗声。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节奏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节奏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歌词,按节拍的规律朗读。对于中学生,可以多增加些乐理知识,但也不能死板的教授乐理知识,同样要把乐理知识渗透在游戏中教。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但“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不要把识谱与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新课标不仅提出了识谱教学的必要性,还提出了识谱教学要教出新意,要让学生对识谱教学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一到唱谱,学习热情就马上下降,针对学生识谱困难,我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中进行识谱教学,先学歌曲,再进行识谱。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和录音带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试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熟悉之后再来学习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既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
三、提高歌唱教学实效性,培养音乐自学能力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因此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模仿能力采取听唱、模唱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歌儿唱得动听。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字,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在教唱一首新歌时,我一般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一遍,我将全歌范唱一遍,让学生有个整体感受,然后学生哼唱歌谱,学唱歌词,理解歌词含义,最后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唱得动听,要让学生从听歌曲中体会速度和音量的变化,感受歌曲中对音色的要求,注意节奏的正确、连音与断音、旋律的起伏等等演唱的基本要求,教师再加以引导,进行有感情有方法地演唱。要让学生对老师的演唱进行模仿,要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和探索,发挥歌唱艺术的感染力,获取美的声音、美的歌唱。养成正确的发音方法,不需要在课上作枯燥乏味的发声训练,可以在学生唱歌前,先按歌曲节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进行咬字吐字练习,又可以让学生在投入歌曲的同时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样的毛病。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提高歌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歌曲。在课堂上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男女之间和小组之间等等,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独唱、对唱、齐唱,也可以表演唱,或者让学生自编自创,编词比赛。一段时间后,学生从不敢唱到勇于唱,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和自信,也增加了对歌唱的兴趣。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多学习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相信我们的音乐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王文婷;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陈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2年08期
[3]王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下,音乐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初中的音乐课堂需要改革、创新,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得音乐中开拓视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音乐素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能使人对某种事物“情有独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1.培养学生直接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为主,提倡启发式教学方式,把游戏、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入课堂,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和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并培养其稳定持久的情感兴趣。
2.贯彻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加强课堂兴趣的培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固然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但居于首要地位的则是成功的歌唱课堂教学。我们应把情景引入课堂,切实贯彻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使学生以主人自居,积极、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在各种有组织的表演与交流活动中增加音乐知识,提高艺术素养。
3.亲切鼓励,适时表扬。学生的成就感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学习的结果或效果(即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不仅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具有调节改进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激发作用。教师应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激发作用。适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就会被激发,从而产生一股学习动力。
二、提高乐理教学实效性
乐理教学其实是初中音乐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它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些音乐知识太过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用灵活的语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教二分音乐、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等,可以让学生来分辨声音的长短,用一些生活中常常能够听到的声音来举例,比如:火车声、汽笛声、骑车喇叭声,还有学生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猫、小狗声。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节奏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节奏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歌词,按节拍的规律朗读。对于中学生,可以多增加些乐理知识,但也不能死板的教授乐理知识,同样要把乐理知识渗透在游戏中教。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但“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不要把识谱与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新课标不仅提出了识谱教学的必要性,还提出了识谱教学要教出新意,要让学生对识谱教学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一到唱谱,学习热情就马上下降,针对学生识谱困难,我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中进行识谱教学,先学歌曲,再进行识谱。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和录音带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试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熟悉之后再来学习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既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
三、提高歌唱教学实效性,培养音乐自学能力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因此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模仿能力采取听唱、模唱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歌儿唱得动听。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字,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在教唱一首新歌时,我一般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一遍,我将全歌范唱一遍,让学生有个整体感受,然后学生哼唱歌谱,学唱歌词,理解歌词含义,最后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唱得动听,要让学生从听歌曲中体会速度和音量的变化,感受歌曲中对音色的要求,注意节奏的正确、连音与断音、旋律的起伏等等演唱的基本要求,教师再加以引导,进行有感情有方法地演唱。要让学生对老师的演唱进行模仿,要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和探索,发挥歌唱艺术的感染力,获取美的声音、美的歌唱。养成正确的发音方法,不需要在课上作枯燥乏味的发声训练,可以在学生唱歌前,先按歌曲节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进行咬字吐字练习,又可以让学生在投入歌曲的同时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样的毛病。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提高歌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歌曲。在课堂上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男女之间和小组之间等等,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独唱、对唱、齐唱,也可以表演唱,或者让学生自编自创,编词比赛。一段时间后,学生从不敢唱到勇于唱,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和自信,也增加了对歌唱的兴趣。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多学习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相信我们的音乐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王文婷;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陈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2年08期
[3]王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