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策略

【作者】 石黄新

【机构】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三里镇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现阶段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为顺应改革热潮,小学数学教育也正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很多教师对“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通过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打开数学世界的大门。增加了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的帮助其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和思维逻辑,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有效指导”策略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应大力提倡。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引导”;策略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为教学改革带来极大的阻碍。我们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表达对学生的尊重与认可。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增加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保证教育目标得以实现。通过有效引导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动脑思考找寻有效措施消除学习学习道路上的阻碍,加强自身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示“有效引导”策略的优势,做到在降低学习数学知识难度性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增加小学数学课程的魅力。
  一、“有效引导”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数学的学习也将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这让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是一门极难学习的科目,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感。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优点的基础上,增强与学生们的互动性,将“有效引导”策略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
  通过对“有效引导”策略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特有的魅力、感受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乐趣、加深对数学学科的喜爱,从而从心理上增加学生对数学的认可程度,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对学好数学建立起强烈的信心。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推广,不仅有效的将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改革,推动了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的全面创新,还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成效、升华了教学质量。
  二、“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到一定策略,对学生们进行有效引导,才能调动起学生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堂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若教师可以科学、合理的塑造课堂环境,将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数学科学教学成效也必定会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也可以更为良好的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考虑靠小学生的学习特性,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巧妙的设置一个情境,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打开数学奇妙世界的大门。教师对于教学情境创设必须要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不能完全脱离实际,否则会提升学生的认知负担,消减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角”教学为例,教师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知程度,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很大便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角”基本概念的讲述,利用设定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转变学习状态。
  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是注重课本理论知识讲述,还需要考虑如何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取得良好成效。教师应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辅助教学,比如班级三角形的流动红旗或其它三角模具。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知识就在他们周围,存在于他们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主动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与三角形有关,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力。教师想要突破小学实践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为学生准确一些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制作三角图形。教师可以让五名学生站成一条直线,然后根据学生站位调整进行活动角制作,让班级其它学生观察其中存在的变化。教师可以这样讲述:“同学们,刚才这几名同学完成了几个不同“角”的制作,这几个角都是“角家族”中的一员,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观察思考,学生们不仅加强了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也有效的提升了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作为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教学情境让数学教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在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能力。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中真正的引导者和好伙伴。
  (二)对学生的错误性思考进行引导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很多时候小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让教师有些哭笑不得。小学数学教师不能直接批判学生的错误性思考,而是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的错误性思考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考标准去要求小学生,应树立良好的学生观。教师应判断学生错误性思考的类型,然后在对其有效的进行引导和纠正,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道路上走的更远。分数教学难度性较强,学生也会对分数概念感觉困惑。当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学生陷入思考误区以后,教师需要应用一些工具对学生错误性思考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对分数知识有深度认知。
  虽然数学课程的逻辑性较强,但也正因如此让数学具备了特有的魅力。相信在“有效引导”策略的应用下,小学数学教师一定会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开拓数学学习的新思路。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效,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灵活的应用已经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保证数学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建生. 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J]. 吉林教育,2014, 32 (12 ) : 17
  [2]张智丽. “有效引导” 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湘潮(下半月 ) , 2011, 5 (11 ) : 127
  [3]费凌云.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有效引导”模式初探 [J].小学科学 (教师版),2016,05: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