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作者】 黄 丹
【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第四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教育一直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一直是学校以及家长们的关注对象。一位著名学家曾说过,只有对学科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它的动力,所以说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很重要。尤其是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兴趣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如何培养孩子们兴趣的方法,从而促进他们对音乐的学习。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学习兴趣;兴趣激发;培养
随着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教育也不断重视起来,它已被列入我国德智体美劳五项教育工程的范围内。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小学音乐教育对孩子情商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但由于长期受封建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视度不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把它们当作副科来学习,这严重忽略了学习音乐课程的价值。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提升家长和老师们对开展音乐课程的认识,并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激发并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一、兴趣引导,吸引学生兴趣
学生能否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兴趣,主要取决于学习这门课程的环节。如果环节是充满生动有趣的,那么学习就会变得很简单,学生学习的思维也会变得很活跃,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们能以最快的效率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整节课的学习也会在愉快中渡过。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学习环节的设计。依据学生的性格、和心理想法来进行课程设计,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从而使学生更加投入到对音乐的学习中去。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开课前五分钟,是学生学习兴致最高涨的时候,老师要把握好这五分钟,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当要学习一首关于故事的歌曲时,老师可以先将歌曲通过故事讲述出来,就好比要学习“《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时,老师可以先给孩子讲这个歌曲背后的故事,告诉他们,“这个故事是人们为了赞美一只小乌鸦孝心懂事而写的,故事中讲诉的是这只小乌鸦在路边发现了一只虫子,但是自己没有吃,反而叼给了年迈不能行走觅食的妈妈,虽然自己也很饿,但还是坚持承担起照顾妈妈的责任,将食物送到妈妈的嘴里。后来人们为了更加表达对它的赞美之情,就将它编成了曲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吧。”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更能引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对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方法有很多。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在教学课程中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动态和声色来带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致,这也是很重要的。音乐课堂开讲的前五分钟,就好比一块磁铁,每时每刻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而老师作为授课的主体部分,要将课堂环节设计好,才能使音乐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生们对游戏的痴迷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游戏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它能带领孩子们思考、学习。所以对于小学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游戏教学法的引入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教育的呆板无味,从而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新时代背景下,游戏教学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所以将游戏法引入到对课程的学习中去,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而老师则需要去营造这种氛围,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边学习边玩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也能让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拿学生们学习音符为例,老师们可以把音符制作成各种物件,比如蔬菜水果,生活用具等,当然也可以制作成装饰品,设计一款“找朋友”的游戏,让他们每个人携带不同的音符,当游戏开始后,通过读音去找音符,并和他们成为小伙伴。这样不仅能让他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也能方便他们学习音乐知识。
再比如,当学生们学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时,也可以组织孩子们以游戏的方式学习,给游戏订一个主题,可以是“丢手绢”,将孩子们组织在一起,让他们手拉手,标注上序号,游戏从序号为一的学生开始,时间定为一分钟,时间截止,手绢丢到谁那儿谁就起来唱一句歌词,以此类推,直到把这首歌唱完结束游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也能使学生们学习的更有激情。
三、转变角色,培养学生兴趣
对学生音乐教育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投入和参与,而要想将音乐这门课程学好,就需要老师与学生的相互融合,共同投入,才能实现琴瑟和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占主导位置,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要让他们从“被灌输”转变为“主动思考”,这时就需要老师在一旁用心辅导,在学习中成为他们的小伙伴,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与他们产生亲和感,积极的参与和帮助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中心,这样他们就能很容易的接受老师们的建议了,这样对于他们与音乐知识的融入也更进一步了。只有让他们切身融入到对音乐的学习中去,他们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音乐是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存在的,而艺术是需要美丽与爱去呵护的,所以老师应该作为一个美与爱并存的使者,将艺术通过美与爱的方式传达给孩子。这种美与爱不仅针对于小学生,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有一套对美与爱的评价标准,人们往往对美丽的事情充满爱意,越美的东西越能激发起人们想要了解它的欲望,所以将音乐学习转化为一种美与爱的传达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大多数时候,学生们都是通过老师来确定自己喜不喜欢这门课程,如果每一位老师身上都散发着美与爱的魅力,那么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身上也都是充满喜爱与快乐的。而这种魅力的来源,就取决于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悉心教导,从一些细微之处将爱传达给学生,可以是一句问候、可以是一个眼神,也可以是一个动作。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将爱传达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信心,这一方面是为学生们对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拉进了老师与学生内心的距离。这样在增强学生们自信心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门课程。
除了对学生的要求外,老师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将学科的内容了解彻底,并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最简单、最有魅力的方式教学,使教授和学习的内容成为他们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而更有效的带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自己无法理解或解决的事情,而老师就需要将自己的爱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时候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份关怀、一份鼓励,总之,要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感染他们。其实,在中国很多地方传统的硬式教育根本就行不通,因为硬式教育强调的是棍子底下出将才,而小学生的心灵又很敏感,面对老师教学中的严肃,有时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这会使学生在对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厌倦这科老师而厌倦这门课程。而一个简单的眼神,或者一句简单的问候,都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为何偏偏要走那千千万万条阻碍的路呢?所以这是作为老师需要了解的孩子的基本心理和需要掌握的基本常识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兴趣才是最好的授课老师,所以,对于一个小学音乐授课老师而言,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来说很重要,只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才能使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那么无聊乏味。只有充满美与爱的课堂,才能更加增进师生的感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28-129.
[2]文蕾,陈文丽.如何利用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育[J].读与写,2018,(02)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学习兴趣;兴趣激发;培养
随着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教育也不断重视起来,它已被列入我国德智体美劳五项教育工程的范围内。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小学音乐教育对孩子情商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但由于长期受封建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视度不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把它们当作副科来学习,这严重忽略了学习音乐课程的价值。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提升家长和老师们对开展音乐课程的认识,并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激发并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一、兴趣引导,吸引学生兴趣
学生能否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兴趣,主要取决于学习这门课程的环节。如果环节是充满生动有趣的,那么学习就会变得很简单,学生学习的思维也会变得很活跃,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们能以最快的效率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整节课的学习也会在愉快中渡过。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学习环节的设计。依据学生的性格、和心理想法来进行课程设计,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从而使学生更加投入到对音乐的学习中去。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开课前五分钟,是学生学习兴致最高涨的时候,老师要把握好这五分钟,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当要学习一首关于故事的歌曲时,老师可以先将歌曲通过故事讲述出来,就好比要学习“《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时,老师可以先给孩子讲这个歌曲背后的故事,告诉他们,“这个故事是人们为了赞美一只小乌鸦孝心懂事而写的,故事中讲诉的是这只小乌鸦在路边发现了一只虫子,但是自己没有吃,反而叼给了年迈不能行走觅食的妈妈,虽然自己也很饿,但还是坚持承担起照顾妈妈的责任,将食物送到妈妈的嘴里。后来人们为了更加表达对它的赞美之情,就将它编成了曲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吧。”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更能引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对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方法有很多。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在教学课程中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动态和声色来带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致,这也是很重要的。音乐课堂开讲的前五分钟,就好比一块磁铁,每时每刻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而老师作为授课的主体部分,要将课堂环节设计好,才能使音乐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生们对游戏的痴迷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游戏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它能带领孩子们思考、学习。所以对于小学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游戏教学法的引入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教育的呆板无味,从而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新时代背景下,游戏教学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所以将游戏法引入到对课程的学习中去,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而老师则需要去营造这种氛围,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边学习边玩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也能让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拿学生们学习音符为例,老师们可以把音符制作成各种物件,比如蔬菜水果,生活用具等,当然也可以制作成装饰品,设计一款“找朋友”的游戏,让他们每个人携带不同的音符,当游戏开始后,通过读音去找音符,并和他们成为小伙伴。这样不仅能让他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也能方便他们学习音乐知识。
再比如,当学生们学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时,也可以组织孩子们以游戏的方式学习,给游戏订一个主题,可以是“丢手绢”,将孩子们组织在一起,让他们手拉手,标注上序号,游戏从序号为一的学生开始,时间定为一分钟,时间截止,手绢丢到谁那儿谁就起来唱一句歌词,以此类推,直到把这首歌唱完结束游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也能使学生们学习的更有激情。
三、转变角色,培养学生兴趣
对学生音乐教育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投入和参与,而要想将音乐这门课程学好,就需要老师与学生的相互融合,共同投入,才能实现琴瑟和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占主导位置,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要让他们从“被灌输”转变为“主动思考”,这时就需要老师在一旁用心辅导,在学习中成为他们的小伙伴,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与他们产生亲和感,积极的参与和帮助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中心,这样他们就能很容易的接受老师们的建议了,这样对于他们与音乐知识的融入也更进一步了。只有让他们切身融入到对音乐的学习中去,他们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音乐是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存在的,而艺术是需要美丽与爱去呵护的,所以老师应该作为一个美与爱并存的使者,将艺术通过美与爱的方式传达给孩子。这种美与爱不仅针对于小学生,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有一套对美与爱的评价标准,人们往往对美丽的事情充满爱意,越美的东西越能激发起人们想要了解它的欲望,所以将音乐学习转化为一种美与爱的传达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大多数时候,学生们都是通过老师来确定自己喜不喜欢这门课程,如果每一位老师身上都散发着美与爱的魅力,那么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身上也都是充满喜爱与快乐的。而这种魅力的来源,就取决于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悉心教导,从一些细微之处将爱传达给学生,可以是一句问候、可以是一个眼神,也可以是一个动作。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将爱传达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信心,这一方面是为学生们对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拉进了老师与学生内心的距离。这样在增强学生们自信心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门课程。
除了对学生的要求外,老师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将学科的内容了解彻底,并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最简单、最有魅力的方式教学,使教授和学习的内容成为他们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而更有效的带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自己无法理解或解决的事情,而老师就需要将自己的爱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时候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份关怀、一份鼓励,总之,要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感染他们。其实,在中国很多地方传统的硬式教育根本就行不通,因为硬式教育强调的是棍子底下出将才,而小学生的心灵又很敏感,面对老师教学中的严肃,有时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这会使学生在对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厌倦这科老师而厌倦这门课程。而一个简单的眼神,或者一句简单的问候,都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为何偏偏要走那千千万万条阻碍的路呢?所以这是作为老师需要了解的孩子的基本心理和需要掌握的基本常识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兴趣才是最好的授课老师,所以,对于一个小学音乐授课老师而言,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来说很重要,只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才能使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那么无聊乏味。只有充满美与爱的课堂,才能更加增进师生的感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28-129.
[2]文蕾,陈文丽.如何利用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育[J].读与写,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