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回归语文学科本质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 徐廷梅

【机构】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实验学校



【正文】  【摘 要】 2016年秋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正式在一年级新生中使用。为此,我们需要内化“部编版”的编写理念,思考和创生旧教材的新教法、新策略,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旧教材;学科本质;语文素养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课标为纲,在教学中回归阅读的本质——对话,建立起编者、文本、学生、教师多主体之间的对话。其中,教师和编者是支架,是沟通的桥梁,联结起学生和文本间的对话,最终实现学生主体的心理逻辑和语文学科逻辑的和谐共鸣。
  那如何让现有教材焕发生机?操作思路就是针对旧教材暴露出的问题,参考“部编版”编写思路,依据课标,回扣语文学科的本质,对旧教材进行调试和创生。
  一、触碰意脉,让学生跟文本对话
  缺乏学科知识内线牵引的阅读教学容易跑偏,课堂呈现出一派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但泛主题、泛人文的虚假繁荣。让阅读教学真正“姓语”,需要让阅读教学回归阅读的本质,建立读者主体和文本主体的对话。
  例如课文《刷子李》,作者冯骥才为了凸显奇人之奇,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上精巧地设计了许多情节突转点,积蓄了足够多的阅读期待,用转笔让情节跌宕,宛若百丈高大坝倏地泄洪一般,给人以畅快淋漓的阅读体验,也领略到冯骥才云谲波诡的意脉流动。在教学中可以错落地写上三个词“五体投地”“轰然倒塌”“牛气极了”,最后用线将曹小三的心路绘制出来,连接起来就是揭示陡转情节“v”字形的“心路图”,借以运用直观化的“心路图”,照见作者行文中意脉的轨迹,方便学生从分析心理的侧面入手,在情节突破中触碰意脉,辅助学生主体和文本主体进行对话。
  二、草蛇灰线,解码编者的编写意图
  人教版教材是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为了让语文课回归语文,不少教师发掘语文教材的语用价值,特别是发掘文本中的语文学科本位教学价值,在听、说、读、写这些基本的能力上对学生进行训练,近期也有不少学者认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在于这些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认识观照下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做到一课一得,但这种习得是零碎的,彼此间没有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知识之间没有彼此关联。我们知道举一反三、内部关联的知识逻辑是高效学习的特征,所以文本语用价值最大化的出路在于逻辑的串联。
  部编版教材注重语文知识体系的回归,就是对人教版教材学科知识整体缺失的补救。虽然,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以人文主题为主,但不否认部分单元文本经纬组合间暗含有语文学科知识的脉络,这草蛇灰线,需要教师以足够的敏感度对文本进行整个单元的分析,理解编者意图,剥离、梳理出其中被潜藏的语用知识,并按照一定的逻辑串联。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教材为例,第二组的单元主题是“思乡”,单元导语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很明显,单元主题是思乡,本组四篇课文紧扣主题分别写了不同作者共同的思乡之情。如果细查,我们很容易发现本单元的编排意图,单元导语第2自然段的“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单元末“回顾·拓展二”中也指出“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感情的”。这些呼应的单元主题表述,清晰揭示了本单元的语用知识,即学会某一主题下的典型选材。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一课内《泊船瓜洲》一诗是典型的“月”意象,其他两首诗词教学中介绍“秋”“家书”“故园”这些经典的文化符号,都是思乡主题的经典文化选材。第二课《梅花魂》中“梅花”也是中华文化的经典符号,松、竹、梅、兰四者并列,取其坚韧不拔的高格。本课的“梅花魂”即理解该意象的意蕴,在具体的情境之下,梅花魂还意味着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这是经典意象在具体语境下外延的扩展。第三课《桂花雨》以桂花为典型形象承载思乡之情,同前面两篇选用经典意象符号不同,教师应让学生发现文本的不同,进一步理解选材的“典型”。第四篇课文《小桥流水人家》涉及多个典型形象,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三个典型形象的逻辑关系,以流水为桥联结起小桥和人家。后面的口语交际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回忆那些承载着自己故乡记忆的典型事物,交流分享。而本组习作,自然可以安排运用典型形象,以思乡为主题的习作训练。这样的方式解读作者的编写意图,可以贯通语文知识的逻辑。
  三、策略习得,让得道与得法相得益彰
  部编版重视阅读策略的习得。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阅读是一种专业的技能,需要循序渐进地运用阅读策略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运用人教版教材教学之时,需要有意识地补充阅读策略。蒋军晶老师将阅读策略大致分为“预测与推论”“问问题”“联结”“启动先备知识”“视觉化”“自我监控”“整合资讯”等方面。在教学流程上可借鉴之,通过引出策略、习得方法、运用策略来展开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取具体的方法,通过正面示范阅读策略、教师示例说出自己的阅读思维过程、运用阅读单将策略显性化可视化整理,以及阅读策略的及时迁移并在练习中进行策略巩固。
  四、群文阅读,弱逻辑下的强关联补充
  人教版语文教材在单元组织上通过主题选文将教材单篇累加,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文本在意义建构上的开放性和理解上的多元性。对此,近几年流行的群文阅读是一味对症的良药,通过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文本,组织单元,学生在议题构建的开放空间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同文本充分对话中形成自己的见解。接着,通过集体交流和碰撞,达成共识。群文阅读让阅读教学实现了从“单篇”到“群文”,建立了同主题文本间的强逻辑关联。
  总之,新旧教材的区别不构成截然不同的两种教学观和教学行为。我们应该在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回扣课标的前提下,用“部编版”的编写思路,赋予旧教材教学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2]曹文轩. 《义务教育统编语文四至六年级教材国家级培训班中对文学课的解读》.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