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问题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朱建成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兰底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习难度比较大。不仅如此数学还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需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无法理解这种思维,但任何学习的第一步都是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小学数学;策略
小学生年龄小,若要求他们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想方设法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说明他们是在认真听讲,并有了自己的思考,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也能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以问题为导入
教师若是想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就要注重在课堂开始时的导学部分运用问题导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不是将学习仅当作一个任务在完成。同样,在导学部分,提出的好问题也是对本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就能够知道这堂课的重点。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这部分内容是为小学生普及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图形的知识,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课桌是什么形状的吗?吃饭用的碗是什么形狀的吗?”教师通过这样简单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吗?让我们通过今天的这堂课一起来探寻答案吧。”因此,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充满了期待。
二、问在思维混沌时
在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会“拐弯”,有时会“分岔”,有时会“堵塞”,从而感到疑惑不解、混沌不清,这时就要求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设计合适的坡度,架设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排除疑难,解决困惑。为迷茫中的学生指引一条通向成功的“航线”,切忌急于把答案或思路呈现给学生。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出了三道预测题,让学生说说是否存在这种可能。①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②小王今年12岁,过了11个生日;③小李今年12岁,过了3个生日。
对于第①题,每个同学都一致地认为可能,因为每个人每年都要过一个生日;对于第②题,也认为可能,因为小王今年的生日还没有到;对于第③题,全部的同学都提出了疑问:“小李今年都已经12岁了,怎么可能才过3个生日呢?”“要不,小李今年才3岁或4岁吧!”当我告诉他们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时,学生对问题的疑惑更加加深。他们不停地嚷着:“不可能就是不可能,老师故意在骗我们。”“要不,你把你的理由说出来,我们才信服!”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有限,面对他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会感到疑惑,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渴望马上解决问题。这时,我就抓住学生这种迫切的渴望“知其所以然”的心情,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问题的提出,但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提出自己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让教师来解答自己的疑惑。但大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羞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导致教师只能按照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讲解数学知识,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说出心中所想,克服自己的内心障碍。如《找规律》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意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在讲解完知识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为了能让学生敢于开口,教师可以使用匿名留言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上交小纸条说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再解答学生的问题。对于一些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从而让其他学生树立自信,逐渐学会将自己的问题说出口。
四、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应注意到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虽然享受的教学资源是平等的,但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如《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好讲解,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难以区分图形。这时,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比较简单的图形,让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然后准备一些一般难度的图形,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回答,最后准备一些困难的图形,让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得到提升,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五、结语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出发,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金霞.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J].中学课程,2017,(5).
[2]崔亚萍.浅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J].课程教育研究,2016,(6).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小学数学;策略
小学生年龄小,若要求他们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想方设法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说明他们是在认真听讲,并有了自己的思考,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也能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以问题为导入
教师若是想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就要注重在课堂开始时的导学部分运用问题导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不是将学习仅当作一个任务在完成。同样,在导学部分,提出的好问题也是对本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就能够知道这堂课的重点。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这部分内容是为小学生普及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图形的知识,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课桌是什么形状的吗?吃饭用的碗是什么形狀的吗?”教师通过这样简单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吗?让我们通过今天的这堂课一起来探寻答案吧。”因此,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充满了期待。
二、问在思维混沌时
在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会“拐弯”,有时会“分岔”,有时会“堵塞”,从而感到疑惑不解、混沌不清,这时就要求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设计合适的坡度,架设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排除疑难,解决困惑。为迷茫中的学生指引一条通向成功的“航线”,切忌急于把答案或思路呈现给学生。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出了三道预测题,让学生说说是否存在这种可能。①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②小王今年12岁,过了11个生日;③小李今年12岁,过了3个生日。
对于第①题,每个同学都一致地认为可能,因为每个人每年都要过一个生日;对于第②题,也认为可能,因为小王今年的生日还没有到;对于第③题,全部的同学都提出了疑问:“小李今年都已经12岁了,怎么可能才过3个生日呢?”“要不,小李今年才3岁或4岁吧!”当我告诉他们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时,学生对问题的疑惑更加加深。他们不停地嚷着:“不可能就是不可能,老师故意在骗我们。”“要不,你把你的理由说出来,我们才信服!”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有限,面对他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会感到疑惑,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渴望马上解决问题。这时,我就抓住学生这种迫切的渴望“知其所以然”的心情,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问题的提出,但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提出自己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让教师来解答自己的疑惑。但大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羞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导致教师只能按照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讲解数学知识,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说出心中所想,克服自己的内心障碍。如《找规律》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意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在讲解完知识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为了能让学生敢于开口,教师可以使用匿名留言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上交小纸条说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再解答学生的问题。对于一些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从而让其他学生树立自信,逐渐学会将自己的问题说出口。
四、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应注意到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虽然享受的教学资源是平等的,但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如《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好讲解,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难以区分图形。这时,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比较简单的图形,让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然后准备一些一般难度的图形,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回答,最后准备一些困难的图形,让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得到提升,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五、结语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出发,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金霞.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多元化的教学方式[J].中学课程,2017,(5).
[2]崔亚萍.浅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J].课程教育研究,2016,(6).